时间:2020-08-22 14:00:0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闲言 - 小 + 大
董事长坠亡,为啥好奇? 8月18日7时42分,中国铁建发出重大事项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陈奋健先生于 2020 年 8 月16 日不幸逝世。公司表示沉痛哀悼!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本公司将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委任适当人选,以符合本公司章程的要求。” 不幸逝世,只是结果,至于更多信息,有待公开。据说陈先生是坠楼身亡的,而坠楼的原因,按照中铁建有关人员的说法,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一切以公安机关的结论为准。 只是,陈先生的死亡时间非常的特殊。按照中铁建官网上的信息,国资委巡视组正在中铁建巡视,其中受理信访的时间,截止为2020年8月15日。而意外的是,陈先生坠楼恰好发生在8月16日。也就是国资委巡视组受理信访截止日期的第二天。 按照财经报道,知情人士称,8月13日巡视结论已经做出,完全没有涉及陈奋健,但巡视期间中纪委不止一次找他了解核实他在中交建集团任职时的事情。国资委的巡视和中纪委的约谈是两条线,其中并无交集。 要知道,在陈先生2018年7月调至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担任一把手前,他的职业生涯主要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度过,离任前是中交建集团总经理,二把手。中交建集团2019年在央企中排名第18,连续14年“入A”。当然了,中铁建也是国资委直属的96家企业之一,是2019年A级央企的第36位。 如此一来,陈先生的死亡就非常的吸引眼球了。58岁的央企一把手,即就是董事长、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和董事提名委员会主席,完全称得上是位高权重。一个36万人,这还是有编制的,年营业额高达7000亿的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这样的企业中,犹如“皇帝”一样的一把手坠亡,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公安的结论,顶多会澄清陈先生是如何死亡的,是否谋杀或者自杀,而死亡的原因嘛,这恐怕不是警方所能调查得到的。即就是按照财新网所说的知情人的说法,国资委巡视组结论完全没有涉及陈先生,但是中纪委“不止一次找他了解核实在中交建任职时的事情”,这总是让人充满了想象。 毕竟,贪污受贿17.8亿的赖小民殷鉴不远。也是国企的一把手,按照赖小民自己的说法,在企业中没有人能够制约到他。董事长,又是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还是下属,这样的组织机构,使得他在企业中“为所欲为”。如此,也就有了17.8亿的贪污受贿所得。 现金超市,还有传说的一个小区内100套房子、安排了100位情妇,这样的国企一把手,也算是创下了新纪录。这17.8亿的贪污受贿所得,甚至比陕西前省委赵书记的7亿都多。显然,这国企的一把手,若是没有能够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其权力兑现将会是无法估量的。同时,这样的贪污受贿,其对国企所造成的影响,恐怕也会是难以想象的。 有了赖小民的17.8亿,当这中铁建“一把手”陈先生坠亡时,人们自然会有众多的议论。比如说,陈先生的坠亡,是用死亡来遮掩所有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一死百了,这样以来,他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就都可以平安无事了。而与此同时,他所贪污受贿的收获,也就死无对证了。所谓的陈先生用死亡,来保护了同伙,更是保护了贪污受贿所得到的收入。 只是,这些也都只是想象而已,毕竟都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撑。而这样的想象,无非就是赖小民等国企一把手匪夷所思的腐败经历,使得人们对同为国企一把手的陈先生合理怀疑。 无独有偶,就在上个月的28日晚,中国医药集团(600056.SH)时任总经理、副董事长佘鲁林也突然去世。公司8月5日发出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医药企业家……佘鲁林同志,于2020年7月28日22时许不幸辞世,享年63岁。” 对这些国企高管的死亡,财经网用国企高管心理压力过大来分析,或许有道理。国企高管的身份类似政府官员,两者面对的压力也类似。中科院一份调查显示,2009年至2016年8年间,共有248名官员自杀、失踪或疑似自杀。而在他们离世后的报道中,“患有抑郁症”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溯因。 问题是,抑郁症的官员或者国企高管,有关部门能否在其死亡前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护,起码能够医学治疗吧。不过,死亡前,患抑郁症的事情小范围知晓,这也往往是死亡后,才曝光的。 对中铁建董事长陈先生的不幸逝世,的确我们应该报以同情与悼念,但是围绕着国企一把手很难被制约的权力,尤其是,其所能对企业对他人造成的巨大影响,总是客观存在。尽管近年来,这国企高管的权力有了制度化的约束,甚至巡视组的形式也出现,但是,国企的特殊性,一把手的权力“含金量”太高,从而会有的可能违纪违规违法问题,要想完全杜绝,总是很难的。 回到中铁建陈先生身上,不幸死亡的敏感时期,使得人们非常好奇,也很现实。因此,我以为,有关部门不应该因为人死亡而终结,或许应该有个公开的结论。起码,让人们对国企一把手的“成见”,有个答案吧。 总之,对国企一把手陈先生的不幸逝世,人们好奇的不是八卦,而是一把手的“清白”。毕竟,这国企一把手的权力太大,制约又少,出问题几乎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在赖小民案件刚刚曝光之后的现在。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椰树集团如此招聘条件,让人担忧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