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7 07:19:26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叶克飞 - 小 + 大
新员工不喝酒被打耳光,所谓“适应社会”早已沦为奴性教育 这两天,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一新员工因不喝酒被领导扇耳光的事情,刷了屏。许多人义愤填膺,批判“酒桌文化”,批判无处不在的“权力意识”。 但这种一边倒的批评,远非中国社会的完整写照。 这件事情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舆论场上不会出现争议,网民的愤怒更是意料中事。但别忘了,中国还有庞大的“过来人”群体。 既然是“过来人”,他们当然以中年人为主,有着丰富的资本职场摸爬滚打经历,时常自诩“一辈子什么没见过”,动辄讲人生经验。虽然这个群体从来都不是网络发言的主体,但零星言论背后,仍代表着整个群体的心态。 从良知出发,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仍会认为被扇耳光的年轻人值得同情,但如果从所谓的“人生经验”出发,他们要说的可就多了,比如: “小不忍则乱大谋” “现在的孩子就是经不起挫折”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好管理,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 “这样子上网搞自己领导,以后谁还敢用这个人?几杯酒毁掉自己人生前途” “不顺从,总跟人对着来,以后肯定会付出代价” “社会肯定会教这些年轻人如何做人” …… 这是不是你非常熟悉的表达方式?很多人从小听到大了对不对? 如果不是当众打耳光这种极端表现,而是酒桌上常见的劝酒逼酒,或是职场上其他形式的倾轧欺凌,“过来人”跟你说的“人生道理”还会更多。 简单点说,在“过来人”眼中,年轻人最该做的是“适应社会”,而不是急急忙忙上网质问领导。 从现实来说,这个年轻人的未来确实可能会遭遇某种困境,熟悉中国社会生态的人都明白这一点。但基于对可能并不美妙的黑店的袒护,去批评本是受害者的当事人,无异于让一个掉进粪坑里的人好好呆着别爬出来。 中国人最喜欢教育别人“适应社会”,其实“适应社会”只是花言巧语!大多数中国人口中的“适应社会”,或者变成了“你必须适应我认为的社会”,或者沦为“忍受社会的所有不公”。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这届年轻人越来越不听话了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