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拿着“显微镜”掐死民生项目,看不懂这操作

时间:2020-09-01 07:40:4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徐 媛 - 小 + 大

拿着“显微镜”掐死民生项目,看不懂这操作
 
 
前脚“小甜甜”,后脚“牛夫人”,浙江临海政府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看不太懂,如何在通过给企业项目使绊子的情况下,抓“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促“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浙江临海市调研发现,临海市一边提出抓“六稳”促“六保”,一边却对一个按正常程序申报、能够带动上万人就业的民生项目百般阻挠。企业人员遭轮番传唤询问,或被迫四处奔逃申诉,或被刑拘。数千入驻商户因项目叫停损失惨重,涉事企业董事长处境“岌岌可危”。
这一突然而来的操作,让企业措施不及,差不多一夕之间,风光无限、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星企业,成为市里声势浩大的打击对象。
涉事企业彪马集团,原本是一家生产农用车的民营企业。后来企业产业转型,对现有厂房设施进行改造,创办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冷链保鲜物流批发市场——河马集市。按照规划,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年上缴税收超亿元,可使本地“菜篮子”价格总体下降两成左右,解决上万人的就业问题。
按理说,这样一个促发展、稳就业、惠民生的好项目,应该受到当地政府热烈欢迎才对。此前,它也确实得到了政府方面明确表态的支持,顺利通过了各项审批。没想到的是,在集市开业前六天,临海17个部门负责人,联合约谈彪马集团董事长沈邱建及河马公司负责人,异口同声称“河马集市项目违法违规”,宣布叫停。
按照临海官方的说法,叫停的原因有三: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事先没有取得市场登记证;存在多处违法建筑及消防问题。但临海官方给出的理由既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据报道,改变“土地用途”有国家政策支持也有时任领导的背书,而没有取得市场登记证恰恰是目前“放管服”改革的政策之一,至于消防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花重金改造,已经验收合格的消防设施都存在问题,企业真不知道还有哪里不存在问题。而违建可能是官方唯一能够指摘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官方拆除违建的行政行为依然涉嫌违法。
而除了多个行政部门全方位查找项目问题外,公安部门也大力介入,企业人员遭轮番传唤询问。有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约谈、询问方提供了现成文本的询问笔录、约谈记录,其中主要内容指向“沈邱建组织领导非法经营活动”。随后公安部门又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河马集市的法人代表王丽珍刑事拘留。河马公司营销副总经理缪红斌,在接受临海警方两次审事询问后,突发心脏病猝死。
纵观目前的报道,临海官方拿不出一个过硬的、能够让人信服的叫停的理由。所提出的问题,更像是吹毛求疵,用当地企业界的人士的话说,这是一种显微镜式的“挑刺”,苛求到“洁癖”的地步。
旁人越看越不解:该企业到底犯了什么错,让临海在“六稳”、“六保”的主流基调下,不惜逆流叫停一个涉及上万人就业的民生工程,几乎动用全市的公权力资源来进行联合查处、封杀?到底什么事,让一个好好的企业遭此横祸,项目停滞,资金巨额亏损,企业职员三番五次被公权审问,企业董事长到处申诉求救?
有人说,河马集市项目难产的原因,是因为沈邱建“拒绝土地收储”。传言称,政府看中了彪马集团的一块地,但集团拒绝政府收储,临海市领导曾放话,“彪马公司土地不让政府收储土地,以后它上新项目、办其他企业,市里也要卡卡它”。这些传言未经证实,但是综合河马集市项目的遭遇,以及临海官方前前后后的举措,外人很难不把它当真。
从动机上看,这样的推论似乎也站得住脚。数据显示,临海市2019年税收收入54.6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3.22亿元,两个数据基本持平。临海市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干部对记者透露,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完成土地出让收入80亿元。河马集市第一期项目投入运营后,每年上缴税收不过数亿。在政绩贡献方面,自然是土地收储更有吸引力。
当然,这些都只是世人的揣测。但这些四处流传的言论,已经深入人心,极大地伤害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也让地方民企人人自危。2018年,最高检明确表示,严防将民企经济纠纷当犯罪处理;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等经济活动,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外,不得以违法犯罪对待;避免办案时机不当影响民企生产。
这次,河马集市被叫停,不仅企业蒙受大难,1000多位从各地奔赴而来的商户,也遭受了不菲的损失。几十吨的蔬菜水果被迫烂在货车里,那里面是一个人背负的数十万贷款,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
无论是企业,还是地区经济,还是基本的民生,都禁不起这样的折腾。当今之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进入调查,回应企业和世人的关切,看看问题的根由是不是因为“土地收储”,临海官方的做法是否合法合规。这关系到涉事企业的正当权益,关系到政策的公信力,也关系到当地企业基本的安全感。越早回应,就能越早止损。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冼宏伟,好大的官威

下一篇:安全员嗅闻女乘客头发,“青春躁动”论太荒唐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