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0 16:43:3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节能减排也不能让老人挨冻 近日,媒体报道,山西运城盐湖区冯村两名80多岁老人违规用吊炕取暖,被通报处理。该通报显示,当地对两老人吊炕封堵并拆除烟囱,分别对子女罚款2000元。 事后,冯村乡政府负责人表示,网传罚款的通报系草稿,其实并未罚款。村干部送去电暖器,目前在想办法解决老人的取暖问题。 据悉,冯村属于禁煤区。根据运城市的相关规定,“禁煤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储存、加工、销售、运输、燃用煤炭,也不允许露天烧冒烟的柴等。 老人烧柴冒烟,违反了相关规定,被封炕罚款似乎是理所当然。但地方的雷厉风行、按规行事,并没有得到网友的理解,反而引发了如潮的批评。 人们不约而同地发问: 就这样把炕给封了,不要烧煤也不让烧柴,你让八旬老人的冬天怎么过? 虽然村干部“贴心”地送上“小太阳”取暖器,但依然无助于解决老人的取暖难题。“小太阳”功率小,制热能力有限,坐在它旁边是挺暖和,但屋子里还是冰凉冰凉的,老人一起身,免不了挨冻。 何况,其中一个老人因为年轻时被电过,对使用电暖器心存顾忌。白天还可以凑合用用,晚上出于安全考虑,睡觉时便关了,又害怕感冒,她不敢脱衣服。 数九寒冬,老人躺在冰凉的炕上,和衣而睡——想到这样的场景,很多人都会揪心地疼。 不知地方上不由分说地封老人的炕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凄凉的画面? 当然,当地并不是只堵不疏。事实上,冯村作为禁煤区,辖区内一直在推动煤改电工作。参与“煤改电”的居民可以享受政策补贴,其中包括政府一次性取暖补贴4600元,用于购买取暖设备。 在电价方面,2020年,当地“煤改电”居民在每月享受2600度电,0.2862元/度优惠电价的基础上,每度电再补贴0.1元。 也就是说,在优惠电价基础上,居民每月可以领到260元的电价补贴,采暖季(4个月)每户居民累计最高补贴1040元。 但政府补贴是一回事,补贴之后,农民用户愿不愿意用,用不用得起,又是另一回事。 之前就有很多地方的农民吐槽,煤改电后,家里清洁干净了不少,但成本也眼见地蹿升。以前一个冬天需要1.5吨至2吨的煤,每吨煤的价格700元左右,一年的取暖成本不超过1500元,就能保证屋子非常暖和。 但电取暖之后,即便有政府的电价补贴,每月的取暖费也要上千元,整个取暖季要花费三四千元,这还是在节省着用、不敢烧得太暖和的前提下。 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收入有限,习惯节俭度日,现在每年要多掏出几千元的取暖费,心理上很难接受,能力上也难以应对。 即便钱不是问题,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拿新闻中的老人来说,她家也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安装了清洁能源改造的热风器。但因为身体原因,热风器里吹出的热气,老人闻不了,不得不停用。 这种情况下,如果强制她使用电取暖,对她的影响,不仅是成本的大幅增加,还有身体的痛苦和生活质量的显见降低。 当地要推动节能减排,所承受的压力之大,任务之紧迫,旁人不是不能理解。大家的气愤的点在于,推进过程中搞一刀切,不分轻重缓急,罔顾个人实际的难处。 两位八旬老人虽说违反了规定,但他们烧几块柴,冒出的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动辄封炕,不让烧柴取暖过冬,对他们而言,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虽然地方上也看到了老人的困境,说正在进一步想办法解决取暖难题,但无济于宽解老人眼下正在受冻的窘迫。 与其事后亡羊补牢,让老人承受不必要的折磨,何不把功课做在前面,等到把办法想出来之后,把老人安妥好之后,再来封炕? 地方第一时间铁腕封坑,也是想展示推动“煤改电”的决心,引导村民遵守新规,早日实现环保目标。但现在看来,此举不仅难以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反而有损政府的声誉,惹人反感。 农村使用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因地制宜,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电则电”,也是各地倡导的方针。 环保和民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对于农村用户来讲,无论经济能力上,还是生活习惯上,对煤改电的接纳,很难一步到位。中间有动摇,有反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地方需要在尊重民众意愿的基础上,化解他们使用上的顾虑,引导他们改变生活习惯,从中感受到政策的善意,感受到煤改电的温暖。 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考验一地的治理智慧,需要付出持久的耐心。 如果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甚至以牺牲民生为代价,即便短期内都用上了清洁能源,民众心里也是别扭的,不仅体验感会大打折扣,效果也不会持久。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15岁少年哭诉求助”刺痛了谁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