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瞭望 > 文章

“化了灰才能回来”?打工人回乡太难了

时间:2021-12-29 17:59:4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化了灰才能回来”?打工人回乡太难了


有网友向媒体爆料,称云南镇雄县罗坎镇麻地村支部书记在微信群里发言称,从昆明市呈贡区来的人,“只有化了灰的才能回来”。
对此,镇雄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对该支部书记在微信群中的发言情况并不了解,已在调查了解中。
网曝的截图对话是否属实,有待查实。但截图中村支书的言论,引发了网友如潮的批评。
眼下临近元旦春节,在外的打工人思乡心切,纷纷计划着返乡过节。疫情的不确定性,本就让人发愁、沮丧,“化了灰才能回来”这样不留余地、不近人情的言论,恰好撞在众人情绪的枪口上,惹人反感,被部分网友痛批,并不意外。
但也有网友表示,村支书“话糙理不糙”。昆明呈贡区目前有确诊病例,万一从呈贡回村的人,感染了病毒,又到处乱跑,全村都会跟着遭殃。村支书防患于未然,将潜在的风险堵在门外,是为了全村人的安全着想,没多大毛病。
需要注意的是,呈贡目前出现的确诊病例,集中在一个小区,该小区被调整为中风险区,呈贡其他地方并未遭到封控,运作如常。
镇雄县疾控部门向记者表示,目前呈贡区除封控区外,并未限制人员进出镇雄县罗坎镇。
镇雄县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从呈贡区回来的居民,需要向街道提前五天报备,准备48小时候内核酸报告,回到镇雄县后需要居家隔离或者接受集中隔离,并再次接受核酸检测。
由此可见,回村虽然比较麻烦,但不是完全不可以。
截图中村支书称“凡是呈贡来人,不准进村,回来隔离都不行”,是擅自加码,与当地的规定相悖。
虽然县政府工作人员也不建议从呈贡回村,认为“比较危险”,但仅仅是建议而已,这和完全禁止村民返村,是两码事。后者不仅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混乱,也破坏了村民的基本权利和正常生活,还可能制造矛盾,重伤乡土人情,绝非村民的福音。
诚然,村支书简单粗暴的言论背后,有着无奈的现实背景。眼下多地有散发病例,地方防控压力只增不减,农村更是薄弱环节。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但资源未必能跟着下沉。一旦发生疫情,若无外部支援,村庄难以自救,村干部也可能面临履职不力的追责。
在资源匮乏和问责高压下,最现实最省事的办法,则是搞一刀切,彻底阻断“危险地区”返乡人员的流入,便可高枕无忧。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只要封控地区的疫情还未清零,区域内其他地方的人,往外流动还是有一定的风险,这也是政策提倡“非必要不出行”的原因。村庄防控能力有限,不希望这些地方的人回村,情感上也能理解。
但既然政策上没有完全堵死返村之路,就说明现有的防疫手段,经过了科学评估和现实考验,足以应对当下的疫情风险。
基层可以号召村民配合,但必须尊重村民的意愿。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个体,不会轻易拿家人的安全冒险,更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比起野蛮粗暴的硬核喊话,耐心讲理、好言相劝、反复叮嘱,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讲,48小时的核酸证明,加上居家或集中隔离,以及后续连番的核酸检测,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其中的时间、经济成本。这一系列措施,在确保防控安全之余,也能让很多人打退堂鼓,有效地化解防控压力。
关键是地方干部有没有足够的担当,对自身的履职能力有没有足够的自信,是选择勇敢地接受挑战,还是为了规避责任,一律劝返,让村民承担额外的代价。
春节即至,在外的打工人眼下最关心的是,今年过年能不能回家。村支书一句上不了台面的话,能在网上掀起一阵漩涡,背后也反映了这一困惑的情绪。
国家层面上对原则已经规定得非常清晰,各地在制定和落实细则时,也要真正做到宽严适度、精准拿捏,告别层层加码的恶性循坏,为民众提供一套公开可查的统一标准,让准备返乡的打工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从宋庚一到李田田,幕后究竟有多少境外黑手?

下一篇:他们倒在了2021:有人挥泪离场,有人欠薪跑路……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