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19:24: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不接种疫苗就停发养老金,广东湛江这个村委会为何如此任性?
近日,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五里村委会的一份《公告》在网络流传。
这份落款时间为3月7日的《公告》内容显示: “近期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根据上级有关疫情的防控要求, 请应接种未接种,逾期未接种的人员,及时到南三卫生院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否则一律停发农村养老保险金和停办一切有关业务, 请村民互相转告。” 陆火Media注意到,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疫苗接种工作,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进行。 但与此同时,各地通过种种手段“强制接种”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2021年8月,河南省正阳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规定,要求中小学生入学报到时,需持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共同居住的近亲属新冠疫苗接种证明,否则不接收或暂缓入学。 经媒体报道后,该规定被迅速叫停。正阳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称,上述规定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知情自愿原则”。 又如,2022年2月,北京地区有学校要求将新冠疫苗接种记录作为学生开学返校的凭证,导致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学生面临回校困难。 经媒体报道后,北京市教委公开发声,反对强制接种疫苗或将接种疫苗作为孩子参加学校和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包括不允许提出“未接种疫苗的孩子不能入校上学”“未接种疫苗的孩子每48小时提交一次核酸检测证明,否则不能入校”等要求。 对于各地“强制接种”的乱象,多家央媒曾刊发评论文章。 2021年3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布了《将疫苗接种与升学毕业挂钩?这些“苗头”要防!》的文章指出: “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少数地方出现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不良苗头。 有的学校和主管部门将疫苗接种情况与学生升学毕业、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有的单位无视部分职工特殊身体情况,“一刀切”要求全员接种; 有的地方为提升企业接种进度,动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这些简单化的做法,不仅可能给不适宜接种的人群带来医学风险,甚至还可能增加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央视网也发表了题为《热评丨疫苗接种可以“一起苗苗苗”,不可助长“拔苗”》的文章指出: 这样“拔苗”助接,提高接种率,是个别地方的行政惯性在疫苗接种上的延伸,暴露了其对权力和强制的过度信赖,社会治理能力严重欠缺。 这样既背离了疫苗接种的科学要求,违背了中央的决策部署,也侵犯了民众的权利。 这种任性,既可能给不宜接种的人带来医学风险,也可能激发“被挂钩者”的抵触情绪。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寻找李莹,拯救铁链女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