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4 06:44:4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三峡人家 - 小 + 大
毛主席晚年思想更辉煌(14) ——文革精神将光照千秋、万世永存! 说毛主席晚年思想更辉煌,主要是针对某些人诬蔑毛主席“晚年错误”而言的。毛主席晚年思想的辉煌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指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实践。 我是一九六六届高中毕业生,还没有领取毕业证就赶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历史把我送到了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所以,我是文化大革命自始至终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有资格有责任为文化大革命说几句真话。无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及一切反动派怎样抹黑文化大革命,其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将永载史册。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发展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刚刚建立以后走资派必然产生。没有文化大革命,走资派就无法打倒,滋生走资派的土壤和条件也无法铲除。打倒走资派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任务,铲除滋生走资派的土壤和条件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最终目的。 一 走资派产生的必然性 “走资派”概念是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共产党内为什么会产生走资派呢?这是由社会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决定的,具体讲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第一 中国共产党是从民主革命走过来的,从政治思想状况来看共产党队伍的组成成分包括三部分人。 中国共产党应当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其革命目标是远大的,不仅要推翻三座大山,夺取政权,还要建立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在共产党的队伍中,真正站稳了无产阶级脚跟,懂得马列主义并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只是少数(在今天越发是少数); 大多数人拥护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拥护社会主义,但还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待于引导、教育和思想改造(即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提高认识,并开展斗私批修,树立与公有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还有少数人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现在他们大都成了货真价实官僚资产阶级分子),他们拥护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因为他们也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但是他们参加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是为了解放自己,让自己出人头地。在夺取政权以后,“他们已经捞了一把,现在该轮到我了”(列宁语)就是他们的心态,这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倾向。他们只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一旦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他们就要和共产党分道扬镳了。这就是共产党内产生走资派的阶级根源或内因。 第二 走资派的产生还有客观的外部条件。这种外部条件又分国际的和国内的两方面。 在国际上,原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垮台,开了“共产党”复辟资本主义的先河,为中国共产党内走资派提供了“示范”,他们心里怀着阿Q:“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混张逻辑,激发了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欲望,壮大了他们要复辟资本主义的胆量。(特别是毛主席的逝世,他们便肆无忌弹了。) 在国内,社会主义公有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还很不完善。所有制就其内涵而言应当包括三权——所有权、管理权和处置权,只有三权统一才能确保公有制的性质不变。当时,所有权虽然明确规定归集体或全民所有,但管理权和处置权还不能不暂时掌握在国家少数管理人员手中,所有权同管理权及处置权的分离就潜伏着复辟的隐患,正如“老板”同“经理”完全分离一样,“经理”就可能演变成“老板”,公有制面临着得而复失的危险。要巩固公有制必然要求少数管理人员(“经理”)去除私心杂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地代表民意,为人民当好家作好主;同时也要求广大人民(“老板”)履行国家主人翁的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敢于监督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潜伏的危险,保证公有制的发展与巩固。然而,公有制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在当时条件下都不可能完全满足。 一方面,共产党队伍中存着资产阶级民主派,他们压根就是想捞一把,如此巨量的公有财产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正是他们发大财的好机会,而且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当权者所没有的好机会,他们必然利用人民交给自己的管理权和处置权,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假公营私,巧取豪夺,实质上改变公有制的性质,把“经理”变成“老板”。这样他们就蜕变成了党内的走资派(或曰修正主义派)。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传统思想的束缚,人民还没有真正进入主人翁的角色,监督制约没有形成机制,非常乏力,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在客观上又给走资派的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以上两个方面的客观存在就是走资派必然产生的国内客观条件。 这样,内因和外因结合在一起,就促成了走资派的必然产生。从社会矛盾的角度而言,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管理权、处置权还不能不掌握在国家少数管理人员手中的矛盾;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而言,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坚持公有制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这就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党内马克思主义派与修正主义派(走资派)的矛盾。文化大革命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二 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 文化大革命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抓住并解决上述主要矛盾,是否着眼于打倒走资派并清除走资派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为此,我们不防回顾一下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脉络。 早在一九六四年的“四清运动”中毛主席痛斥了刘 XX的修正主义谬论,提出了四清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英明论断;一九六六年《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即《十六条》)又把这一论断作为中央的政策予以了重申和强调。 所以,文化大革命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揭露批判党内走资派,若死不悔改就把他们清除出党的队伍。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开门整党、纯洁党的队伍的运动,保证各级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从组织上解决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 文化大革命作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唤起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当好主人翁的角色。毛主席强调“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鼓励人民对一切反动派“造反有理”;并直接给予人民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权力,藐视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让人民敢于讲话,敢于造反,敢于站出来同走资派及一切反动派进行斗争;并把工人吴桂贤、农民陈永贵、退役军人王洪文等提到党和国家领导岗位;还规定“人大”代表中工农及劳动人民的代表占64%,解放军代表占16%,这两项加起来占80%,确保“人大”名副其实地代表人民。所有这些就是要人民理直气壮地站起来作真正的国家主人,毛主席的用心是全心全意的也是良苦的。所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民大民主运动,西方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人权”运动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文化大革命作的第三项工作就是“斗私批修”“兴无灭资”,“破旧立新”,改造人们的世界观,同与私有制相联系的一切传统观念决裂。这实际上就是铲除滋生走资派的土壤和条件,让走资派在中国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存活,也是最终肃清剥削阶级影响,彻底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的战略布局。 由此知,文化大革命正是抓住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这个关键,即打倒走资派并铲除走资派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其正确性毋庸置疑。 文化大革命虽然受到走资派的百般干扰和破坏,但是其主流是好的,是按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进行的,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功,何错之有呢?任何造谣诬蔑和恶意攻击都掩盖不了它真理的光芒。 三 文革精神将光照千秋、万世永存 这里所说的“文革精神”就是指的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一次文化大革命实践的宝贵经验。 “走资派”概念的提出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对象,文化大革命的实践提供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不仅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更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新的伟大里程碑!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进行了武装夺取政权的英勇尝试;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武装夺取政权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毛主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列主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内,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接着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中国人民引上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列宁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没有现成的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列宁去世过早,只有七年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虽然他也看到了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性,但没有来得及解决就去世了。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矛盾,这样他就不可能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一国际共运史上的新课题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毛主席的肩上。毛主席根据苏联变修的历史教训及国内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第一次提出并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就是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实践。这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最新宝典,无论怎样高度评价都不会过分。对于以否定文革为前提的颠倒黑白的所谓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人民只能嗤之以鼻!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这是由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当前,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处于低潮,但是,正在酝酿着即将到来的新高潮,帝修反灭亡的时日已经迫近。这不仅是因为人民日益觉悟了,正在形成压倒一切的伟大力量;还因为帝修反的倒行逆施已经把世界、把国家搞烂了,他们自己实际上再也难以混下去了。“人间正道公有制”的革命浪潮必将席卷全球。 任何国家或地区,要搞社会主义革命,必定搞公有制,搞公有制必然遇到中国类似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问题,这是一道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跨越的坎。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仅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也给今后的世界革命指出了方向,它提供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共运史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使毛泽东成为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更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永垂青史,中国的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实践也将成为世界革命的光辉典范。 相反,死不改悔的走资们因否定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实践,倒行逆施地复辟资本主义,开历史的倒车,定将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从一定意义上讲,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就是给走资派、一切反动派和整个旧世界的下的死亡判决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就是落实判决书的第一次大演习。所以,同马克思、列宁的历史遭遇一样,我们不能奢望一切帝修反们会对宣判他们死刑的世纪伟人及其理论能够容忍宽恕、自甘灭亡而不拼死反抗。那个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穷凶极恶地对胡乔木说:“要把文革说得像日本鬼子进村一样坏”,一幅死不改悔、气急败坏、秋后算账的反动嘴脸暴露得淋漓致尽。这样,一股反文革反毛泽东的妖风就从中国共产党内刮起,得到了中外一切反动派的响应。 四十多年来,文化大革命遭到了被文革批判的走资派,一切反人民、反人类的反动派,隐藏在中国社会里的封建余孽及其遗老遗少,资产阶级及其后裔、腐败分子、黑帮和社会渣滓,殖民主义者及其走狗们,那些在文革运动中受过红卫兵冲击、鼠肚鸡肠、学识浅薄的反动文人们,联合起来对毛主席及其文革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疯狂的造谣诬蔑和妖魔化。直到现在他们仍然千方百计地试图阻止人们揭示文化大革命的真实性和伟大意义,试图清除人民群众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美好记忆。这不仅反映了一切反动派对文革和人民力量是何等的仇恨和恐惧,证明文化大革命确实击中了他们的要害。也从反面证明了文革的无庸置疑的正确性, 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失败,它只是被走资派们反攻倒算,这不是证明文革错了,而只是表明复辟势力暂时还很强大。虽然,文化大革命因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篡党夺权、无耻背叛而暂时遭遇了挫折;但是,同巴黎公一样,它的原则是永存的,它的光芒将照亮整个世界。新一轮的文化大革命正在中国和世界兴起,它必将把帝修反葬入坟墓,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三峡人家 2020.6.20. 文化大革命非常必要,非常及时,非常正确! ——摘自《毛泽东年谱》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还要不要革命?革谁的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列宁看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被打倒的资产阶级甚至比无产阶级还要强大,时时企图复辟,同时小生产者不断生长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威胁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要对付这些反革命威胁,并且战胜它,必须在长时期里强化无产阶级专政,舍此没有第二条路。但因列宁逝世过早,没有来得及在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是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在实际上解决了很大一批钻进共产党内的反革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例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之流。他的缺点是在理论上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上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革命的谁胜谁负没有解决,弄得不好,资产阶级就有复辟之可能。在他临死的前一年,他已觉察到了这一点,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弄得不好,可能使矛盾变成对抗性的。毛泽东同志充分注意了整个苏联的历史经验,在他的一系列伟大著作和指示中,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文件中,在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 现在的文化大革命,仅仅是第一次,以后还必然要进行多次。革命的谁胜谁负,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才能解决。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84页1967.5.18.毛主席为《伟大的历史文件》一文所添加的内容) 要想保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在思想上来个无产阶级革命化。斗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主要任务,绝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世界观问题,搞掉修正主义根子问题。(《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89页1967.5.) 总而言之,过去的领导方法不行了,那是官僚主义的,脱离群众的,机会主义的。现在包括外交部这些部门在内,都建立了群众组织来监督工作人员。(《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92页1967.6.6.)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点:(一)、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仍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四)、社会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五)、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进行革命,最重要的,是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方针是“斗私,批修”。(《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137页1967.11.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159页1968.4.10.)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213页1968.11.2.) 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的,我们这个基础不稳固。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过去领导工厂的,不是没有好人。有好人,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都有好人,支部书记有好人。但是,他是跟着过去刘少奇那条路线走,无非是搞什么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不提倡无产阶级政治。厂里的确有坏人。这说明革命没有完。这个革命要过细地做工作,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搞错。……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一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毛泽东年谱》第六卷第247页1969.4.28.)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毛主席晚年思想更辉煌(13)
下一篇:毛主席晚年思想更辉煌(跋)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