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劫贫济富40年,扶贫怎么能成功呢?

时间:2018-10-28 14:00:53    点击: 次    来源:强国论坛    作者:说实话难啊 - 小 + 大

“扶贫”政策的提出,已经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效果怎样,有目共睹——贫困人口越来越多。

给贫困地区“戴铁帽子”,似乎是最大败笔。所以,不少贫困地区的首长把这顶帽子作为一种“荣誉”,拼命地保护。并把保“贫困帽”作为地方政府的一大业绩。这是扶贫所要达到的初衷吗!难免贫困地区越扶越多,依赖或争取国家钱物的越来越多。

在精准扶贫的旗帜下,这方面的议论已很多。新鲜观点也时而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扶贫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实现怎样的目标,才算做脱贫呢?

看到有这样的资料:《扶贫纲要》规定,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具体脱贫的《经济指标》是:2010年实现人均年收入2300元,2014年实现2800元,2020年实现年收入4000元(月收入333元)。

从文字上看,这仅仅是指农村的贫困人群,并不涉及到城市的贫困人口。其实,城里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下岗失业致贫的人群也有很多。难道“扶贫”的目的,就是让8000万没实现温饱的同胞,生活水平达到每年4000元吗!换句话说,这些人只要达到或超过了每年4000元的目标,就意味着已经“脱贫”,政府就完成了扶贫的目的。就算是共同富裕了?

我想,绝不是这样的目的,也没有理由是这样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扶贫”一词,是消极的被动的行为。它与共同富裕是两码事,与实现“按劳分配”的目标相距甚远。有网友对扶贫给出了最经典的答案。他说,如今的扶贫说到底就是“救济”。而这样的救济,是为了“维稳”。

社会主义最大特征,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达到年收入4000元的目标,怎么可能是共同富裕了呢!老朽以为,只谈扶贫,不提“劫富”,是一条腿在走路,不可能走得稳,更不能走得远。不能顺利达到目的地。

毫无疑问,“劫富”是前提,“济贫”是手段,共同富裕才是目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偏废。如同“有水才有鱼”、“有米才下锅”一样简单。不做好“劫富”的大文章,只能消极地“救济”,被动地救济。只能缓解皮毛的疾苦、暂时的肤浅的社会矛盾。

贫困来自哪里,原因固然多多。比如,改开政策的偏废,生存条件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有天灾人祸等等。都可以产生或制造贫困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贫困一族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分配不公”,社会财富的“大蛋糕”分配上存在问题。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就是说,8000万贫困人口难以保证温饱,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分配不公”。这是政策的问题,是社会管理亟待完善。

毛主席从建国之初,就极力消灭三大差别,城乡,工农,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改开以后呀,就极力扩大三大差别!并且多出来“分配不公”的四大差别!还多出来体制内外的“双轨制”五大差别!这能说政策上没问题,能说路线上没问题吗!

在某种程度上,分配上竟存在“无政府的乱象”。有风的使风,有雨的使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弱肉强食!收入上的差距如此悬殊,并且越来越大,这还是“社会主义”,还是公平公正的“按劳分配”吗!

扶贫,当然不能依赖“钱与物”,但却绝对不能离开钱与物。没有这些物质基础,扶贫就剩下喊口号了,只剩下摆样子了。甚至会让政府弄虚作假。那么,扶贫的钱从何而来,物从何而来!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政府的钱多得很呢!

政府是社会管理机构,他们并不创造财富。他们的钱还不是人民的血汗,是纳税人的钱吗。这些钱固然非常有限。光用这些钱扶贫,断然是杯水车薪。是一只脚在走路。不可能走平稳,更不能走多远。

所以说,实现精准扶贫的前提,首先要“精准劫富”。让先富一族要表示表示了,要献爱心了,要搞慈善了。要做到这一点,做好这一点,可不像空喊口号那么容易了。不动真格的,不下真功夫,谁的利益也不伤害,那是办不到的。八面玲珑,谁都不惹,那是办不到的。

因为,这是在割舍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是在新老资产阶级的身上割肉!这才是真正的扶贫!换句话说,“劫”富,就是社会财富重新分配。劫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一个影视演员,片酬或出场费动不动就是上千万。资产动不动就是几个亿!如此的社会分配,还能叫“有政府主义”吗?

怎么“劫富”?笔者以为,需用宣传手段、教育手段和行政手段并举。鼓励先富起来的官僚财阀们主动献爱心,搞慈善。让那些影视界明星大腕们,让那些垄断央企的高管们,让那些房地产开发商们,让那些依靠投机钻营,官商勾结,买断国企,坑害工农而一夜暴富的老板们,自觉地积极地慷慨解囊。让这些人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道理。

再者,制定全新的“分配方案”,通盘考虑“大蛋糕”的合理分配。或者用税收的手段,让那些高收入者的合法收入“封顶”。无论什么人,收入达到一定高度后,须全额纳税。建立慈善捐献基金,专门用于扶贫。至于遗产税嘛,越高越好!

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要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现“公平分配”原则,才有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靠抄袭成就“长江学者”,咋也身价3000万

下一篇:救救孩子——关注幼儿园安保隐患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