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4 15:36:05 点击: 次 来源:草根网 作者:张志坤 - 小 + 大
现如今美国经常性地对中国发起各种各样的挑衅,每当这个时候,中国外交发言人都要出来说话,每次说话总少不了“我们敦促美国”、“我们强烈敦促美国”等语,是以“敦促”一词因之为国人所耳熟。 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点探讨,研究一下中国对美国的“敦促”以及如何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 首先要正名。究竟什么叫“敦促”呢?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敦促”意思是“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敦促”亦作“敦趣”,催促,与督促同义。 唐刘禹锡《唐故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史公神道碑》:“礼有金革,诏书敦促。” 《新唐书·马周传》:“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明史·文苑传一·杨维桢》:“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明年,复遣有司敦促。” 茅盾《追求》三:“他离开了章女士后,就有一股无名的力在他心里敦促他赶快回来。” ……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敦促”并非一个外交语言,这同一些人习惯上的理解大相径庭。事实也正是这样,像笔者这样年龄的人,最早了解“敦促”一词,是学习著名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在这篇气势磅礴的文献中,什么叫“敦促”,应该是领会颇深的。 结合上述简单的辨析,我们可对“敦促”做出如下三个粗浅的判断: 其一,“敦促”得以成立的第一个依据,是“情义”,简单地说,就是“一靠情义”。 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的“敦促”司空见惯、比比皆是。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敦促”,这类“敦促”可能是打骂与说教兼而有之;妻子对丈夫的“路边野花不要采”之类“敦促”,可能是眼泪鼻涕、以柔克刚式的;朋友伙伴之间的“敦促”,基本上以讲理劝说式为主。凡此种种,“情义”在其中起主导与主要的作用,没有“情义”为基础,所谓“敦促”将无从谈起。 其二,“敦促”得以成立的第二个依据,是“强力”,简单地说,就是“二靠强力”。 所谓“强力”,就是强制性的力量,比如上述百度百科释义所列举的皇帝诏书昭告,所依据的是皇权,这个强制力量着实不小;毛主席之所以写出气势磅礴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所凭借的是人民子弟兵对杜聿明集团的强大包围,等等。否则,“敦促”就将无从谈起。 其三,结局与成效基本上没有保障。 在“一靠情义、二靠强力”基础上所进行的“敦促”会有怎样的结局与成效呢? 总体而言,结局殊难预料,被“敦促”者有可能完全接受“敦促”,也有可能部分接受,还有可能完全不接受。 一般来说,接受的程度同敦促的力度成正比。但有时候也不尽然,比如夫妇关系中,丈夫有了外遇,妻子哭哭啼啼,鼻涕一把泪一把地敦促,可能没有结果,但即便再加一把劲,搞个寻死觅活、上吊跳楼,丈夫就能改弦更张、接受“敦促”吗?这也未必。所以,“敦促”一般而言都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那么,中国外交经常性地对美国做出的“敦促”,是不是也成了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呢? 坦率地说,基本上也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请问,这么多年来,有哪件事情因为中国的“敦促”使美国改弦更张了呢?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挑衅,有哪一桩哪一件在中国的“敦促”下消失了呢?笔者孤陋寡闻,以为看不到或听不到有明显的改变与相应的效果。 之所以如此,这里面就有一个中国拿什么来“敦促”美国的问题。 当然,除了发言人的发言讲话外,中国外交可能还采取多种具体形式对美国进行了“敦促”,也就是说,中国外交的“敦促”,并非只停留在口头,而是实实在在采取了行动,具体的行动方式不为外人所知晓。但是,不管什么行动,其实质都离不开上述两个“靠”,即“一靠情义、二靠强力”,没有这两个靠为依托,“敦促”就要徒具其表而无其实了。 那么,中国能够靠“情义”对美国进行“敦促”吗? 有的人自作多情,以为可以,因为他们认定中美两国之间情浓意浓,具有“夫妇关系”的性质。 但是,笔者以为,不论中美关系是否是“夫妇关系”,退一步说,即便是,“敦促”也未见得管用。因为在中美“夫妇关系”中,中国的角色是“妻子”,美国的角色是“丈夫”。请遍访天下妻子,如果丈夫薄幸无良,妻子的敦促是不是能见到应有的成效,其改弦更张的概率能有多大。 中国能够靠“强力”对美国进行“敦促”吗? 现在似乎也不能。前一个时期在网络媒体中热闹流行的所谓美国经常被中国“吓ku”、“xia尿”,经常“跪qiu”中国等喧嚣,后来被证明子虚乌有,不过是一些现代阿Q部队编造出来迎奉拍马的噱头。 历史上,新中国对美国使用“强力”主要发生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时期。现如今,中国对美国强调的是“互信”、“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美外交“敦促”中的“强力”部分,恐怕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敦促”,关键还是要解决基本的依靠问题,也就是说,要把中国该拿什么来“敦促”美国的问题当做首要的问题来解决,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敦促”就不在话下,就有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反之,不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敦促”,其实就是自娱自乐而已。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校园霉变食品,为何屡禁不绝?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