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不怕万一,只怕万二—— “校园中毒控制在万分之二”让人心寒!

时间:2019-03-22 16:13:5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中新网3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在16日召开的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学校食品中毒事件要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同时要比去年有所下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不得隐瞒不报学校食品安全情况,要及时通报、及时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切。积极推进社会共制,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

学校食品中毒事件,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说法,今年要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尽管这个比例已经很低了,但是相比于我国有65万所大中小学校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毕竟,万分之二的比例,这个基数却是65万,换算成数字的话,130次以内,这依然还是很惊人的。

要知道,这个130次意味着每个月有10次以上的校园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而这每一次中毒事件,就是数个,甚至数十个学生的身体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或者乃至生命。

显然,这样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不算高,但是到某一个具体的学校,某一个具体的家庭来说,那就是极端的悲剧了。

2019年,全国校园食品中毒事件要控制在万分之二,就是不清楚2018年我国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校园食品中毒事件?起码,2018年的校园食品中毒事件肯定不会低于万分之二。那是否就是说,在2018年我国发生了130次以上的校园食品中毒事件呢?

不过,据媒体认真梳理,2018年曝光的校园食品事件也就是7件。如此来说,显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校园食品事件没有被曝光!

曝光不曝光的倒是次要的,因为这准确的校园食品中毒事件的数据,不说是教育部门吧,至少这市场监管部门肯定是掌握的。否则的话,在16日,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领导不会如此的确定控制指标。

比如说,2019年,要将校园食品中毒事件控制在万分之二以内,与去年相比要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去年校园的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数据肯定不少于130件。65万所大中小学校,数千万的各类学生,实在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学生因为学校食堂餐饮而中毒了?问题是,食品中毒仅仅是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其中之一而已。

如此是否可以推断,2018年的国内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要比万分之二还要高很多呢?

当然了,这来自行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未必是滴水不漏的。“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不得隐瞒不报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有关领导如此明确的要求到。这样的要求,说明一方面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园食品事件有隐瞒不报告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际上发生的国内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其真实的数字可能更大。

写到这里,真的有点细思恐极了。

如甘肃市场监管部门在“辣条”禁令中所说的那样,青少年就像8、9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如此重要的人群,关系着我们的未来,他们竟然连一口安全卫生的饭食都得不到?显然,这校园食品的管理不仅仅是任重道远,简直就是严重落伍了。

于是,就有了市场监管部门的“积极推进社会共制,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推进社会共制,显然就是指在校园食品安全的管理上,仅仅依靠某一个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全社会来共同治理。比如说,推行校长陪餐制度,强制性的要求校长与学生一样,在学生食堂用餐,让校长真实的感受学生餐食的质量。起码,有中毒或者发霉腐烂的食材,校长肯定是首当其冲,也绝对躲避不了的。

同时,引入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对此,我以为实在没有必要了。如果能够成立家校委员会,让学生家长、教职员工与食堂管理方共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学生食堂的餐厅质量和食材合规性,就足够了。

虽然学生是校园食堂的消费者,但由于年龄或表达与反馈方式的不足,很难对食堂餐食提出意见,但是相比而言,学生家长就不一样了,起码对学生用餐或者说学生的身体健康会绝对关注,也有表达能力。而由学生家长参与的家校委员会来监督校园食堂的话,其责任与尽职将会是无与伦比的。

家校委员会这样的监督机构,就足以确保校园食堂的合规性。至于社会第三方评价嘛,有或者没有,都无所谓的。毕竟校园食堂与他们无切身利益关系,指望着信誉与品牌的制约,这种激励根本无法与学生家长的切肤之痛相比。

总而言之,对校园食品的中毒事件,我以为不应该有个万分之二的容忍指标,而必须是绝对的“零容忍”。一旦有学校发生,其相关的涉事人员或机构都必须承担严肃的经济赔偿与行政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黑龙江牡丹江国有林被建庄园 里面有座惊人的博物馆

下一篇:白山奇案——老者申诉14年竟获“假”无罪判决,这绝不仅是法官有病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