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8 16:28:3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周蓬安 - 小 + 大
2019年4月21日,涉嫌杀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被抓。据报道,2015年6月底,吴谢宇在网上购买刀具、防水塑料布等工具。其母谢天琴遇害后,警方发现尸体被塑料包裹多层,每一层缝隙都放入活性炭,房内安有摄像头和报警器,窗户缝隙被壁纸封住。(4月27日《新京报》) 这几天,“北大学子弑母案”虽然成为网络第一热点,但吴谢宇为何要对亲生母亲下手,却没有任何报道,笔者也不想猜测。 而在近半年,我关注了多起“弑母案”、“弑亲案”,多数是未成年人杀死严管自己或“不给钱”的父母亲,也有一个大学生弑母案,即2018年山东济南一24岁大学生杀死陪读母亲,老师称其“可能是精神或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已经留了两年级,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今年毕业”。 但笔者以为,即便患有忧郁症,也不该杀人,更不该残杀陪读的母亲啊。那么多的官员坠楼、坠河、自缢,也没看到有一位杀死家人的啊。这种人就是“惯子不孝”,父母平时过于溺爱所致。 “北大学子弑母案”最令人不解的,是吴谢宇这样一名成绩优异,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真正是“天之骄子”,而且前途无量的北大学子,在父亲早已去世后,为何会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下此毒手?特别是吴谢宇杀害母亲的过程可谓有条不紊天衣无缝,实施手段极其缜密,绝非临时起意,令人无法理解。 而该案最令人痛心的,则是高智商作案,即吴谢宇运用了自己掌握的渊博学识去落实作案。吴谢宇弑母之后,用100多层塑料薄膜将母亲的尸体包裹,并在每一层都放置了活性炭来祛除异味,门窗也做好了密封,以防外人闻到味道而报警。而且吴谢宇处理完一切后,又在房间里安装了远程摄像头,他可以随时监控房间里的一切。 他的这些手段,确实达到了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吴谢宇在2015年7月11日亲手杀害了母亲,直到2016年2月5日,因为他给舅舅打电话,让舅舅来接他们母子俩回家过年,才致案发(不理解他打这个电话时的心态)。2016年2月14日,警方发现其母谢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如果他不打这个电话,估计依然没有人知道。 吴谢宇出逃,也是利用了自己所学知识,否则不可能在案发三年多之后才被捉拿归案。媒体报道吴谢宇于2019年4月21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身上带了30多张身份证,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 “北大学子弑母案”经媒体报道后,估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经查,室友林森浩使用的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林森浩最后被判处死刑。 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杀人”的案例其实还不少。比如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也都曾发生过“铊中毒案”,其中一家的案子20多年后仍未破案。而2018年12月21日,《中国留学生涉嫌连续数月向非裔室友投铊毒》一文曾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被指控谋杀未遂、种族恐吓等多种罪行后,近日收到美国检方的传讯,2018年12月20日,被送往北安普敦郡监狱。 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一旦犯罪,其反侦察能力更强,犯罪手段更加高明,这也加大了刑事侦查的难度。这些天之骄子,原本学习知识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可他们却将这些知识用于谋杀他人,而且谋杀对象都是“周边人”,且绝对不可能有深仇大恨的同学,其手段极其毒辣,社会危害性也是极大。 “复旦投毒案”进入庭审阶段后,“感谢同学当年不杀之恩”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人讲究“人之初,性本善”,可这些“学霸”为何如此歹毒?舍友之间,能有多大的矛盾? “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犯吴谢宇即使看起来心态正常,恐怕心理还是存在严重问题,但这种心理问题不至于影响他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因为从犯罪准备、犯罪手段,再到犯罪后的隐蔽处理及逃避抓捕的方法看,吴谢宇对自己的“弑母”行为有着充分的控制力,对“弑母”产生的法律后果有着充分的认知。 因此,无论其“弑母”动机是什么,等待他的将是死神的严惩。估计吴谢宇小命难保,即使其亲属给他出具《谅解书》。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自古老虎出少年——13岁小学“大老虎”是如何养成的?
下一篇:脆皮安全帽究竟有多少?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