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小学面试要家长带学历,难道是要“拼爹”?

时间:2019-05-29 16:10:3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风青杨 - 小 + 大

近日,成都的川师大附属圣菲小学一则《入学面试通知》引发热议:除了带照片和身份证件之外,还要带“父母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人质疑,是不是学校要筛选家长的学历,择优录取?校方:“面试是不看家长学历的,要求带学历只是登记,以后搞活动的方便联系。”

与前段时间山西某中学要统计学生家长官职一样,这样的新闻难免让人质疑,小学面试要家长带学历,难道是要“拼爹”?

无独有偶,前两年上海某小学家长在微信群里上传简历,参与竞选家委会成员。其中不少爸妈都是名校毕业,或在名企工作,或是海外留学归来,网友看后普遍被吓到了。海龟、名校不在话下,这是竞选CEO么?预选家长们的达官贵人背景令人瞠目结舌。家长的简历真是“厉……害……了”,这是社会的病态,是对教育的侵蚀。现在何止小学是拼爹的游戏,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不仅如此,幼儿园的作业也要拼爹娘。由于学前教育的定位依然模糊。要么出现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要么则变着花样制造各种“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都为各种作业疲于奔命。并非每位儿童都有剪纸、绘画等方面的才能,父母也一样。但教师不问缘由,只把作业抛给学生及家长,并以挑剔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显然,类似诸多作业并非学生一人能够完成的,家长必然也要参与进来。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成了大人的负担,而幼儿园老师却认为这是为了增加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活动。正是学前教育定位和意识上的偏差,导致幼儿作业也要“拼爹”。

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弱势群体”,难免有需要别人帮忙的地方。于是,学生家长就成了教师很大一笔资源。购物、看病,甚至借钱,只要学生家长有这方面的能力,教师便会不自觉地多关照这些家长的子女。不经意间,教师出于私心而偏袒学生,到头来却造成了学生之间的被动“拼爹”。

没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每个学生身上,而是瞄准学生家长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类似师德不端的老师并非没有。而恰恰是因为这类教师的不良导向,损害了学生自尊,也加剧了学生之间的不平等。

再比如《武汉晨报》曾有一则新闻:开学了,在一些学生班级的qq群、微信群,家长取代孩子成了主角。为了帮孩子求得老师的关注,“心机”爸妈想方设法“晒娃”。在武汉某网络班级群,有晒娃在日本迪士尼的,也有在泰国海滩的……最后,一个妈妈晒了一张孩子从一辆玛莎拉蒂豪车里下车的照片。此照一出,qq群里原本积极的晒娃节奏就戛然而止了。

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以及肤浅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让许多人将“成功”定位于拥有金钱的多少以及权力的大小,而衡量“成功”与否的具体指标,便是存款多少、住房规格、私家车的豪华程度、穿着打扮。

即便是参加个同学聚会,人们衡量的标准还是逃脱不了钱与权的窠臼,至于谁道德高尚、谁推动了科技进步、谁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都不在人们的比较之内,人们比较的内容已经仅仅局限于财富多少、权力大小。

于是,人们在向“成功”不断努力的同时,也不忘与他人时时刻刻进行一番钱与权的比较。而这种氛围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心灵,于是孩子们无意之中,也陷入盲目攀比、相互炫富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也因此,各种怪相不断上演:有因为家庭贫困而埋怨家长的,有因为家长穿着破旧而在同学面前不认爹妈的,也有隐瞒父母职业的,不一而足。

《现代快报》曾有一则相关新闻:最近,有位小学老师发现,现在的儿童节渐渐变味,成为一些孩子“拼爹”“拼富”的节日。有个孩子说,我爸是副处长,他的手下送我一台学习机;有个孩子直接反驳他说,别人来我家求我爸办事,当场给我网购iPad;体育委员说,我爸就说拿出三万块钱,带着我给孤儿院的小孩送礼物。”

如今社会,不同的身份、职务、级别、财富,甚至来自不同的地区,都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这种身份识别与身份讲究认真到走路、落座、入席、讲话等等都要严格按照次序进行,稍有差池,就会变成重大事故。

森严的等级制度让国人特别喜欢攀比。他们比位子,比银子,比房子,比车子,比样子,比面子……这种攀比通过父母的言谈举止传导给子女,让子女从小就受到耳濡目染。

除了大人之间的攀比之外,家长和老师还喜欢在小孩之间进行攀比:比成绩,比乖巧,比听话……对学生的分数进行排名,按成绩分班,对家境富裕、父母当官的学生格外关照等等,都是在做攀比示范。

社会、学校、家庭合力组成了人生大学堂,这个大学堂几乎覆盖了儿童的所有生活界面。成人的世界是儿童的模板,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讲授人伦课,都在输出价值观,都在示范行为模式,都在强化等级制度。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父母两次遗弃亲生儿子 换来2只土鸡80枚鸡蛋

下一篇:无差别伤害背后的差别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