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从源头斩断偷拍黑色产业链

时间:2019-06-21 11:40:40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肖竹 - 小 + 大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15日,游客黄先生和女朋友刚入住郑州一家酒店两小时,就发现了房间插座内藏有一个针孔摄像头。同一天,深圳的钟女士在一家品牌服装店试衣服时,突然看到试衣镜上有一个类似纽扣的“黑点”,扭下来一看,也是一个针孔摄像头。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有网友叹曰:住一次酒店,竟然要提前练就一身侦查的本领,不容易啊。也有网友调侃道,去宾馆要搭顶帐篷才有安全感。网络舆情如此汹涌,盖因近年类似案例屡有所闻,受害人群之广,维权之难,可谓触目惊心。

上网稍加搜索,《怎么检测酒店内是否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如何避免被针孔摄像头偷拍》之类“温馨警示”扑面而来,看得人血压升高、手脚冰凉,恍如置身于一个深不见底的网络黑洞,好半天都回不过神来。如此种种,让人恨不得拜神探李昌钰为师,立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须知,某些个人隐私一旦因偷拍被泄露,很可能会通过网络以光速传播,给受害人的生活带来莫大的惊扰与难言的心理折磨。

就目前看,个人隐私受到偷拍挟持的背后,是一条风险较低而利润不菲的黑色产业链:贩卖偷拍设备,偷拍他人隐私,叫卖不雅视频,环环紧扣,精准收割。有知情人透露,每条偷拍的视频经过剪辑之后,售价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巨大的经济利益致使一些心思卑劣的偷拍者和非法网站不惜铤而走险,暗地里将公民隐私“兑换”成大把真金白银。

不可否认,利用偷拍设备窃取他人隐私牟利的现象,2010年之后就日见其多,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恶劣。在极个别地方,这一现象甚至几如瘟疫般扩散,让人们尤其是入住酒店的旅行者心存恐惧。

2015年,《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和《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指出,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均属犯罪。然而,在现实中,按此规定惩处的涉案人员与企业,至今好像并不太多。打开某主流电商平台,“迷你”“超小”“隐形”高清监控摄像头品种繁多,生产厂家也一目了然。这些宣称“家用”的专用器材是否属于合法生产,“黑科技”会不会让人用来从事非法活动,都有待相关部门予以甄别、界定。

偷拍现象为何频发,且屡禁不绝?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对偷拍设备的生产、销售仍存在监管漏洞。事实上,只要依法把住了这两个环节,不法之徒纵有三头六臂,恐怕也难遂其心愿。

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家用微型监控设备的确让人省心不少。但为了净化市场生态,在聚焦病灶、猛药去疴的同时,不妨适度提高微型摄像设备的购买门槛,或可实行身份报备或专卖制度,让偷拍者无处藏身、无所遁形,进而从源头上斩断偷拍黑色产业链。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犯强奸罪还转升司法所长,司法也被强奸了!

下一篇:康恩贝销售费用两年涨123% ,都用于何处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