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10:43:1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舒圣祥 - 小 + 大
住单间、开小灶,挖通暖气地沟随意出入监狱,服刑期间在外交通肇事让死者顶包、在娱乐场所制造重伤刑事案件,本无立功表现却有人为其记功,本无悔改之意却轻松获得减刑……如果说,云南的孙小果“死里逃生”已足够魔幻,那内蒙古罪犯席某某所受到的种种“优待”,则更是突破了普通人对监狱的想象。 内蒙古纪委监委网站6月30日发布消息,披露了内蒙古锡林浩特监狱赵庆林等16名狱警的违纪违法问题。经查,2004至2007年,该监狱相关领导及公职人员玩忽职守、放纵罪犯,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人员席某某充当“保护伞”,致使席某某被违规违法减刑,甚至在其服刑时脱离监管场所、重新犯罪,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个中细节的披露,让我们震惊之余也不免生疑:会不会“是孤陋寡闻限制了我们对‘监狱风云’的想象力”?毕竟就目前看,孙小果式境遇显然不是孤例。 监狱不是罪犯享受生活的地方,更不是罪犯继续当大哥的所在。席某某何以能在锡林浩特监狱,拥有16名狱警“小弟”,为其长期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这些司法系统的公职人员是畏惧席某某本身的黑势力,还是席某某背后有更大的能量? 这些问题待解,但毫无疑问,除恶务尽,扫到狱警这一层不该算完,否则无法匹配通报文稿中的“目无法纪、擅权枉法,触目惊心、令人发指”。非但如此,“席某某” 究竟是何许人也、姓甚名谁,公众似乎也有知情权。 虽然“目无法纪,擅权枉法”,锡林浩特监狱原监狱长赵庆林等16人实际受到的处罚,却仅是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留党察看、行政撤职、降级、降低退休待遇等处分。换言之,他们都这么“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了,却不影响继续拿公务员的退休金,这难免给人“罚不当罪”之感。 通报中对此的解释,“因已过追诉时效,未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上确有追诉时效的说法,按照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在该案中,席某某经三次违规减刑后于2007年11月20日被释放,赵庆林等16名狱警2018年9月被调查,中间过了10年又10个月。当地认为“已过追诉时效”,表明认定这16人可能判处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下。 问题是,这些“保护伞”可能的量刑区间就必定在10年以下吗?根据通报内容,16名狱警至少涉嫌触犯以下罪行:编织假材料让席某某多次违规减刑,涉嫌徇私舞弊减刑罪;明知席某某服刑期间撞死人打伤人,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涉嫌徇私枉法罪。值得一提的是,徇私枉法罪情节特别严重,可判10年以上,仅徇私舞弊减刑罪为7年以下。 而让席某某自由出入监狱(2005年7月,席某某在服刑期内脱离监管,驾驶汽车交通肇事,致使1人死亡;交通肇事52天后,席某某又伙同他人在锡林浩特市制造了1人被重伤害的刑案),是否构成涉嫌私放在押人员罪,也有些争议。这里面,若多项罪名共同成立,可能数罪并罚。 当地认为“已过追诉时效”,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是认为该情节不构成“特别严重”还是其他原因,显然宜有进一步的释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与该案情节类似的山西“黑老大小四毛案”有些相似:“小四毛案”中,从省管干部到基层民警,90多名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都成了“小四毛”任爱军的小弟,有人主动为他在监狱内开单间、设小灶,并纵容其与外界联系减刑事宜;有人为他减刑出力,甘当“马前卒”。最终12名官员被移送检方依法审查、提起公诉。相形之下,席某某案中有些情节更严重。 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是体现一个国家司法文明和公平正义的最后窗口。而今,从多地“孙小果案”到山西“小四毛案”再到内蒙古席某某案,个中遗留问题都印证了监狱乱象不容小觑。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