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14:58:5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接连曝光一系列留学生双标事件之后,终于来了一个稍微让人舒心的:7月21日,K377次列车,一名黑人男子列车上霸座,民警介入之后置若罔闻,被三次警告之后上铐带走。 不配合执法,该出手就出手,不论中外,一视同仁,这一次堪称教科书的执法挺快人心,没想到第二天也出现了些许“反转”,媒体从接近兰州铁路警方的知情人处获悉:涉事男子为加纳籍留学生,他原本有车票但位置被占,随后占去他人座位时因语言不通产生误会。(北京时间) 又是留学生。近年来留学生比例骤增,果然不是虚的,而且违法乱纪的比例也同步上升。按理说,学生应属于高素质群体,然而现实中的“留学生”却常常令人不敢恭维,素质还不如外国夕阳红旅游团,我们的留学门槛是不是太低了? 普通旅游者“语言不通”可以理解,留学生也“语言不通”,他干嘛来了?就像中国人不会英语去美国留学,能学到屁呀?况且语言不过关,美国大学也不给你发offer呀。这是国际上的惯例,我们要国际化,最好不要破例。 而且这位黑哥们,貌似不只是语言不通的问题,恐怕脑子也有问题,说话听不懂,警服也看不懂?警察都找上门来了还装聋作哑,起码做个试图配合状,像白痴似的动都不动,别说大学生,连农民都找不出这么木讷的……学习是需要智商的呀,榆木疙瘩不可能开花,我们招留学生,只要收钱不用考试的吗? 对警方来说,语言不通、座位被占都可以算作误会,但不配合执法不是误会,现场没法判断你是弱智还是漠视,只能先铐你。事后如果开不出精神病证明,也依然要按治安条例处罚,语言不通不是抗法的借口。 以后对外国人执法,就该正常办,语言通办,语言不通也得办。无论来自什么国家,见了警察都应该知道怎么办,配合执法的意识无需语言,不配合就只好当歹徒办。 最令广大网友不解的是,“语言不通”居然会高频与“留学生”联系在一起。几天前山东大学被曝一名留学生患病住院,学校征集25名中国学生做志愿者陪床,主要理由也是“语言不通”,需要帮助其与医院沟通……实在是令人无语,都念到博士生了,语言都没学会,先不说他咋混下来的,都好奇学校是咋教的?是为他全程配备翻译,还是全程提供外语教学? 我们的门槛低,不能低到连常识都违背。学校能不能用外语教是另一码事,好多欧洲国家的多语言能力都比咱强,但是去所在国留学,也都得要求基本的当地语言能力。就算上课全英文,你特么也得在当地吃喝拉撒吧,你那点学费可不包括请保姆。去个超市就把你丢了,坐个火车就把你抓了,这是招学生还是请大爷来了,都不够操心的。 高校国际化,是重质还是重量,我们不知道指挥棒究竟落在了哪方。公众希望,回归常识,不要拔苗助长。如果为了数量而大规模放水,就等于进口洋垃圾,越“国际化”反而越污染环境,这样的“国际化”我们不要。 本来是教育问题,现在扩散为社会问题,不合格的留学生不光霍霍学校,他还霍霍社会,大街上违章,火车上霸座,还敢打警察,弄得路人侧目天怒人怨,弄得高校提心吊胆,不知道哪天就上热搜,舆情激烈,护校宝再多都得乖乖道歉。 每个高校都这么干,当然有其根源,指挥棒是需要纠偏的。几天前被舆情逼得没法,教育部回应了“趋同化管理”,首先等于承认了之前的双标,“趋同”的措辞也令人哭笑不得。平等是现代文明的前置原则,可不是什么逐步推进的东西,骑虎难下,闹笑话了。接下来类似事件成为长期热点,还会继续曝光……没时间再“趋同”了,赶紧反思,赶紧纠正,别磨蹭到不可收拾。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断子绝孙的电捕捞为何屡禁不止?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