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24 16:04:29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昨天一个关于“无偿带娃”的案例引发热议,简单剧情是这样的:两夫妻婚后生育一女,长期由婆婆抚养,结果10岁时两人离婚了,孩子跟了女方,然后婆婆起诉两人,追索抚养费,法庭指出,隔代抚养并非法定义务,而孩子父母是受益人,根据民法中无因管理的规定,判决两人支付抚养费10万元。 判决有理有据,然而却涌来了大量的反对,高赞评论诸如: “这明显是离婚男方家里联合男方压榨女方最后一把” “公婆帮带娃不是帮儿媳而是帮他们自己的儿子” “孩子以后别叫爷爷奶奶好了,反正也是给钱带的” “女方怀孕生产哺乳成本又被忽略了” “父母要催生就得帮着带” “不婚不育保平安” 一一驳斥这些观点不难,但是似乎也不用那么费力,只需把男方女方的角色互换,婆婆变成岳母,情节一字不改,评论可能就和谐多了。 “岳母联合女方压榨男方最后一把?”“岳母帮带娃不是帮女婿而是帮自己女儿?”“以后别叫姥姥姥爷?”……估计这些质疑,无论是男网友还是女网友,都不会说出来。 相关法律依据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性别一换就有问题了,是法律不公平,还是男女不平等? 我国婚恋江湖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小家庭与老家庭纠缠不清,责权利不明,导致种种纠纷。 首先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我们的核心家庭是以夫妻加未成年子女为基本单位的,子女长大成人之后就不再属于这个家庭,从法律、经济等各方面责任都是独立的,有赡养关系也并不影响其独立地位。 就算夫妻离婚,男方或女方也不会回到原先的老家庭中去,依然是独立个体。在现实中年迈父母状告亲生儿女索要赡养费的案例司空见惯,并不能想当然把他们绑在一起。 婆婆状告自己的儿子儿媳,一点问题都没有。在赡养或代抚养问题上明算账,也一点问题的都没有。没毛病的操作楞能给挑出毛病,不知是谁出了毛病。 由于一部分田园斗士的影响,网上的女性被害妄想症比比皆是。这看似女权的觉醒,实则传统糟粕的延续。孩子是给男方生的、孩子是给父母生的、男方出彩礼、出房子都是天经地义,祖父母帮带娃都是光荣义务……在这些日常论调中,看不到任何现代女权的启迪,而只有一个旧式妇女的怨气。 在生育过程中,女性的确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是作为回报,能够收获儿女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其充实感远远大于男性的虚荣,上帝其实是很公平的。儿子虽然跟爸爸姓,但是一般都和妈妈更亲,从儿时的第一声呼唤,到老病时最后的期盼,几乎都跟母亲联系在一起。为什么祖国叫做母亲,江河也叫母亲,父亲就一个草原而已。 其实真的,爱生不生。在目前老一辈催婚催育的背景下,好像男人都急于结婚生子,其实是短暂的假象。从生理上,男人更倾向于自由而不愿被束缚,而女性更需要长久的承诺。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出现大批的男性青年躲避婚姻,只恋爱,不结婚,游戏花丛中,女青年做梦都想着被求婚了。 生儿育女是爱情的结晶,也是人类的本能,这个本能由本能驱动,目前由传统文化或者长辈驱动,其实是不正常的,很快就会终结。到时候每一个青年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生育,也不会有人上杆子帮着带娃了,可能还是会有人因为爱和本能而去承担一切。 现在的老一辈也是傻,深受传统思想控制,一厢情愿定义子女的幸福标准,出钱出力,主动被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蛮活该的。别说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外国父母不这样,这样地饲养巨婴,唯有可悲而已。 互相独立、明清账才是现代社会,才是正常现象。很多热门争议案例表明,被传统思维麻醉的绝不止老年人而已。部分女性把自己的肚皮当做对价,把男方整个家族列为受益对象,出钱出力是法定义务,女性都是为男人付出……这完全就是几百年前的图景。 田园女拳和真正的女权区别在哪里呢?女权会说,我什么都不卖,我只要自由。田园女拳会说,我的自由你愿意出多少钱来买?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老年人都明白了,无偿带娃不是法定义务,该索赔时就索赔。婆婆有权索赔,岳母也有钱索赔,法律是公正的,没有歧视谁,法律早就做到了一碗水端平,那是谁在拖后腿呢?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我站在山岗,为故乡招魂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