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0 11:13:5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近期,西安某高校下发通知,要求快递点当场拆盒,禁止取件人带走盒子,违反最高罚3万。对这样的通知,我总感觉有点别扭。且不说,这样的要求是否适合实际吧,就说这高校是否有这资格要求各快递点呢? 当场拆快递盒,学生有意见。按照媒体的报道,学生觉得不方便,大件东西难带走,隐私物品拆盒也尴尬。对此,我是深有同感。如今的快递物品,绝大多数都是被送到快递代收点,这样是有好处的。毕竟,物品快递过来的时候,收件人未必方便。 以学校为例吧,学生或者在上课,或者在运动,或者不在学校,不方便直接拿取的时候,如果能够暂时寄存在代收点,总是会方便很多。等学生有空了,或者方便的时候,再去代收点拿取购买的物品,起码主动些。 此时,若是按照该高校的规定,必须当场拆盒,那就意味着很麻烦。有时候,图省事,也有学生会直接拆开的,如此,物品拿起来简单些,同时,也会省却了包装盒等垃圾处理的麻烦。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直接拆开的。要是一律都按照该高校的规定,必须当场拆开,的确存在上面所说的困难与尴尬。 再者说了,快递代收点也不满意这样的要求。若是有学生不愿意直接拆开盒子,那么,代收点该如何处理呢?是强制执行?还是口头警告?代收点,顾名思义,只是暂时代收的地方而已,又有啥资格与权力要求学生必须拆开才能拿走物品呢?如此以来,这样的规定只能是造成学生与代收点的矛盾。 问题是,仅仅矛盾也能接受,可是当没有强制力的代收点不能落实学生直接拆开盒子的规定时,还必须接受罚款。因为,高校的规定中明确要求,若是学生带走盒子,最高处罚3万元。而且,按照媒体的报道,有快递点的工作人员声称,他们老板已经被处罚了9000元。 很显然,这代收点简直就是老鼠掉到风箱中,两头受气不说,还得承担罚款。到此,我就很好奇了,这高校处罚代收点的钱,是有啥依据呢?难道说,只要高校出台一个红头文件,就能处罚吗?还有,这个罚款是如何入账的?又是如何处理的?总不能都是一笔糊涂账吧。这些问题要是不清楚的话,难免让人怀疑该高校是赤裸裸的越权了。 诚然,能够理解,如今快递行业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各类垃圾相当的多。比如说,2015年快递行业使用的胶带长度169.85亿米,如果绕地球赤道的话,可以绕425圈。2016年全年生产了300多亿个快递包裹,而随之产生的纸壳、胶带、塑料袋等,不知有多少?2018年快递包裹有500多亿个,2019年估计全年的快递包裹不会少于600亿个。虽说大学生没有收入,可是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那也是相当惊人的。显然,由此产生的快递废品,自然就很多了。 在全国很多城市搞垃圾分类的背景下,西安某高校从垃圾分类角度出发,规范快递代收点的垃圾的确有必要,但是,不能没有起码的规矩。高校有没有资格出台处罚规定?非要强制代收点拆开盒子,凭什么?若是学生不接受,谁有强制力呢?没有强制力的情况下,如此的禁止性规定,纯粹就是瞎扯淡,也是高校依仗着代收点在高校的“地盘上”而肆意妄为罢了。 其实,要是高校能够有点规则意识,或者说稍微有点常识,也就不会出台此类的规定了。要知道,这快递物品的纸盒,可都是回收利用的有价物。塑料袋是其它垃圾,但是包装盒子,那绝对是“抢手货”。一般来说,快递点肯定愿意回收。而且,保洁人员八成也愿意回收。毕竟,将这些包装盒子都能够高价出手,总是有利可图的。只要高校稍微宽容些,允许保洁人员或者垃圾回收人员直接处理,此类垃圾根本就不是问题。 总之,遵守规则,不乱来,不胡折腾,只要国内各权力部门如此行事,别说这小小的快递垃圾了,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肯定能够有更好的数据。以快递垃圾为例,不要如西安该高校样的霸道,而是采用经济措施,稍微宽容一些,这些快递垃圾处理起来将会高效简洁,而且所有人都会皆大欢喜的,不至于天怒人怨的。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人脸识别系统进课堂,人设?鼠设?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