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外籍乘客未被处理”何以刺痛公众神经

时间:2019-10-24 13:45:5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贾英杰 - 小 + 大

近日,一则“外籍乘客疑拉高铁制动未被处理”的新闻刺痛着大家的神经。视频中可见,同车乘客怒斥乘务员“不尊重中国人”。虽然事后不久广铁局便澄清了此事:外籍乘客误碰了按钮,未造成实际损失,会依法依规处置。但是,激愤的网友还是占据了舆论场,指责当局处理不公,“只会窝里横”。

不少涉及外国人的事件,不管真相几何,都会引起大家强烈的愤慨。这种态度的形成,既有历史成因,也和我们尚待完善的社会治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清末时期,西方列强对我国所施以暴行,国人对“崇洋媚外”行为有着强烈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目前,有关部门在处理涉外事务时确有瑕疵。

无论是南京地铁处罚在车厢里吃东西的中国小伙,而无视同车厢吃东西的外国人,还是苏州兴起的找外国人代报警的“产业”——据称,外国人报警的破案率更高,在公共语境之下,都树立了极坏的“模板”。

此类“选择性执法”,对外国人给予了“超国民待遇”,严重伤害了国人的感情。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偶发的执法不公经过舆论发酵,演变成“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特权”的普遍认知。当有新的涉外事件发生,人们一窝蜂地批评有关部门,也具有了其现实必然性。

刻板印象一旦建立,重建的过程就会尤为艰辛。诚然,我们应当呼吁网友理性,不要想当然,别被盲目的仇外情绪牵着走。但要根除“病根”,恐怕还需有关部门在处理涉外事件时,多拿出令人信服的公正结果。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关爱“小近视眼”,控制作业时间是关键

下一篇:红头文件撑腰,也难漂白“天价运尸费”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