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9 15:00:36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电商兴起以来,也逐步形成了所谓的“薅羊毛”现象,甚至有专事此好的“羊毛党”。 薅羊毛是好是坏,并非一概而论。很多店铺都会为了促销、冲皇冠、宣传等目的而展开优惠打折,甚至直接赠送等活动,也会通过社交媒体、大V转发等途径来推广,那么薅这样的羊毛就无可厚非,互利互惠,店铺方也完全知情,并有把握掌控成本。 由于网商店铺已超过百万级的数量,只要用心搜寻,每天都可以发现很多超值优惠,低价买下的商品可以加价转售,赠送的商品或现金更是白得,有些网友获利不菲,甚至有些粉丝众多的头部大V可以通过返现链接等模式来获取极高利益,有组织的“羊毛群”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应运而生,情况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 《阿里聚安全2016年报》中统计:互联网上缺乏安全防控的促销、红包活动中,70%至80%的优惠都会被“羊毛党”薅走。大规模的批量机器下单,甚至能够造成网站瘫痪。 专业羊毛党,并不是推广目标客户,这样造成的虚假流量,已经违背了促销优惠的初衷,伤害到了店铺利益,以及平台层面的秩序和公正。然而,此问题并没有得到平台方坚决、果断的遏止,毕竟很多平台也处于冲量、做数据的阶段,流量的真假不太在意。 长期纵容终于导致了最恶劣的情形,人群的贪婪被彻底释放出来。一部分羊毛党已经不满足于正常优惠,而开始刻意搜寻非正常漏洞,利用少数店铺标错价格或商品规格的失误一哄而上,收获更大利益……这已经进入了不当得利的范畴,而在某些群主、大V的助推下,其哄抢效应足以几分钟内把一家中小店铺搞垮。 而这一切,都是在平台规则之下的“合法获利”,按照淘宝规定,买家拍下之后店铺不发货,遭投诉后将会被按照订单金额一定比例处罚并补偿给买家,这一保护手段已经被羊毛党滥用牟利。 近日,淘宝一水果旗舰店上货时标错了小数点,把26元4.5公斤写成了4500斤,这一漏洞被B站某羊毛大V发现后转发,数十万粉丝一拥而入,一晚上被拍下700万订单,根本就发不了货,然后粉丝纷纷按照大V指示“索赔下车”,导致店铺赔光十万保证金被迫关店……这简直是互联网版本的货车哄抢。 而这家店铺背后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凑钱开的店,支撑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店主在首页苦苦哀求羊毛党申请退款、不要投诉、给全家留一条生路……然而无力回天。嗜血的羊毛群已经富集了大量毫无底线的食腐动物,他们没有同情心,他们吃的就是带血的伤口。 此事件造成了舆情,淘宝官方做出回应,称将在法律、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各方损失,阿宝相信大家的善良,也坚决抵制恶意下单的“羊毛党”云云。 虽然有回应,但是措辞显然太软,措施也太乏力,对于恶意羊毛党,似乎并没有规则以制约,而店主的损失也并不能全部挽回。 然而在法律上,这种情形是完全可以挽回的,根据《合同法》等民事法规,这些显失公平的订单,完全满足“重大误解”情形,属于可以从头完全撤销的合约。 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这个漏洞,漏洞是淘宝的,淘宝的规则没有跟法律完全接轨,才导致薅垮店铺的情形屡屡发生。据网友统计,在这次舆情爆发之前,光这个涉事大V带领下,已经薅垮了若干店铺,而类似这样的羊毛群和带头大V,还有很多,它们成为了窥伺几百万家店铺的互联网秃鹫,横行无忌。 它们钻的不仅是店铺的漏洞,更是淘宝平台的漏洞。 从恶意下单不当得利,乃至发展出一些作弊技术,已经涉嫌违法违规。正如阿里安全年报指出,有些专业羊毛党利用机器账号、手机黑卡等手段施展分身术,一人就能狂刷上万单。问题是,2016年就己经发出的警告,平台方有没有采取措施尽力反制,为何3年之后恶意薅羊毛依然猖獗? 我们相信大平台的技术实力,通过大数据监控等先进手段,及时报告异常交易并非难事。比阿里小很多的微博,每个月都会查封很多买粉丝、刷评论刷赞的账号。 令人担忧的是平台方有所为有所不为。譬如有些平台会为维护自身利益火力全开封杀所有外链诱导,同时却可能为了流量报表好看而放任作弊,毕竟被薅垮的不是平台。 建议很简单:完善规则,跟合同法接轨,让类似重大误解订单有一个申诉和撤销的渠道。收回买家的不当得利,挽回卖家的意外损失,完全符合法律,也不伤害任何人合法利益。 强化技术措施,封杀机器账号等作弊手段,对利用技术手段攫取不当得利的羊毛党进行处罚,乃至依法提起诉讼。现实中12306还要抓黄牛坐牢呢,电商黄牛没理由逍遥法外。 店铺漏洞是小概率事件,但对一个家庭是灭顶之灾。而淘宝之所以伟大,正是基于给几百万的中小卖家创造了就业,解决了生计。让他们安心,有渠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平台不容推卸的责任,而决不能让他们成为虚假繁荣的代价。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孙小果——你若不死,谁心可安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