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21 17:27:5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今天水木社区又出了一个焦虑贴,讲得是某闺女中考高分考入了北京最好中学之一的实验班,上高一之后发现了不适应。首先基础概念讲得太快,嗖嗖就过去了,然后开讲大量的竞赛超纲题,结果孩子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同时文科方面的大量阅读和记忆也叹为观止。 然后女儿忧郁地告诉家长,初中班里的第二名考上实验班的男同学,患抑郁症休学了。班里第三名的考上的女孩暑假太放松,期中考试就排名倒数了,对高中学习很绝望。但网友的女儿因未雨绸缪,暑假就起跑,语数英保住了前10地位,但其他课程全部倒数,也很崩溃。 最后家长总结的经验教训是:提前起跑。最好初中就提前学习部分高中课程,英语尽量提高水平,语文读完红楼梦,文科把高中课本全都过一遍……总之太不容易了。 你怎么看呢?真是学渣焦虑,学霸也焦虑,还有谁能不焦虑? 当然这个网贴不能全信,疑点譬如,可能没有充分了解到“北京最好中学之一的实验班”是什么水平,基本上清华北大能走一半,几乎100%能上名牌985的。这不是说学校加工能力有多神,尖子生考进来就是这水平的。其实只要孩子有本事考中,半只脚就跨入了名校大门,如果不是非瞄准top1不可,家长完全没必要太焦虑的,感谢祖坟冒烟就行了。 那什么水平能考进去,如果生源来自普通中学,那基本都得是全校的前几名,落实到一个班里,第一名大概率进,第二名、第三名其实就很难说了,全校不止你一个班呀,除非你初中就是早培班。但是现在搞均衡,都是电脑派位,能掐尖的初中很少了。所以初中班里前三名都能考进这个实验班的细节是不大可信的。 最好高中的实验班基本就是学霸班,同学大都是原先中学的状元来着,这样的学霸聚到一起,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些初中时常年霸榜的小状元是会产生落差的,很正常,此刻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战极限。 学霸班就按照学霸的办法来教,也没毛病。为啥基础概念讲得少,因为基础本来就很简单,对学霸来说自习一下就能看明白的,没必要浪费时间。而所谓的竞赛超纲题,也并不超纲,不需要用高数来解的,就是难,就是绕,但却是开拓思维能力的绝佳练习,磕难题,才能把大脑潜力挖掘出来。当然这对学霸也并不容易,容易的话就不用学了。因为就是照着未来的科学家等精英培养的,以后挑战脑力极限的日子多着呢,不磕难关怎么解决人类前沿问题? 所以说,听不懂、跟不上,完全不必焦虑,也不用急着找办法,很多同学都这样,你只是不适应。因为和学渣同堂的时候,根本没磕过困难,凡事都觉得简单,这是被突如其来的困难给吓住了。要调整心态、要适应变化、要改进方法、慢慢就会好起来。 自信并不来自于非得考第一,大家都是学霸,哪那么容易就第一?只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法,发挥出自己最好的实力,就可以。中国有足够的名校来容纳高分段考生,不同专业选择面很大,又不是考状元全国就一个。在实验班里考倒数,真的不用那么绝望崩溃的,别忘了你们的地板是人家的天花板。 当然学霸也不是啥都不管,但提升学霸和提升学渣的方法完全不一样,用“提前起跑”这一套未必有好的效果。其实对学霸来说,课本内容就是一遍过的难度,暑假里提前翻一遍和上课前预习一遍,区别不大,都是花5分钟,放哪儿不一样?提前学一点,真没必要。 而且提前学有弊病,可能使孩子过于松懈,失去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实验班的讲课快是有意的,是名中常见的下马威,老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建立高效预习的习惯,改掉初中以前等着老师往里灌的被动习惯,这是学渣与学霸最重要的分野之一。就像婴儿学习自主走路,磕磕碰碰的阶段是必须要经历的,学步车依赖太久,反而影响运动能力发育。 所以家长不要觉得自己非得做什么,别报班,学霸真的不需要报班。名校给实验班配的老师比外面培训机构的要牛得多,千万别舍近求远。你去查查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的牛老师都是啥水平,最近深圳中学招收清北博士的新闻你也看了,如果在“北京最好的中学”,那早就不稀奇了。老师本身是学霸,每年带的也都是学霸,高考状元也教过,全国物理竞赛也带过,他们最清楚如何教学霸,家长千万别多此一举。 其实学霸班的孩子最需要家长助力的不是学习,而是心理。从一览众山小的学渣群中进入了被群山荫蔽的学霸群中,都会有一定心理冲击,而这样的孩子又大都是要强好胜的类型,如果努力之后难以取得快速提升,便容易产生负面抑制,甚至抑郁也有可能。所以多数情况不是需要拿鞭子督促他学,而是引导他如何放松减压、重建自信。给他一个轻松的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家长最好的贡献。 与外界想象不同的是,很多大城市的老牌重点中学,尤其实验班,学习氛围其实是相对轻松的,课外社团也很多,学霸们思维开阔,兴趣也很广泛,并不像某些高考工厂那样猛加晚自习,吃饭都背书,体育课都不上了。其实名中的老师更懂得这群孩子怎么回事,懂得因材施教,发挥出最佳水平,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他们到了大学之后也能更好接轨。 而一些以严酷和刷题闻名的高考工厂出来的孩子,上大学之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概率较高,拔苗助长对学渣可能有点用,对学霸是摧残呐。 虽然帖子可能是编的,但是误导性是真的。现实中总会有幸运的家庭祖坟冒烟,孩子争气考进了类似实验班里,这些建议就是说给他们的。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