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4 09:23:53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柳彦 - 小 + 大
水滴筹又出事了。这一次,不再是筹款人造假,矛头直指的是平台本身。11月30日,一则报道揭露了水滴筹地推内幕。报道称水滴筹大量招募筹款顾问,这些顾问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医院“扫楼”。若患者有意向发起筹款,顾问们就开始帮患者撰写求助人的故事,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并且,筹款顾问宣称在筹到钱之后,公司不会调查筹款去向。(11月30日 梨视频) 过去频发的“骗捐”丑闻,我们还可以将其归结为筹款人的造假、平台的审核不严。但此番内幕的揭露,却向我们暴露了水滴筹内部存在系统性“造假”问题。地推团队扫楼筹款之举,不仅是在消费人们的善意,更是在消费众筹平台的公信力。 诚然,水滴筹的地推初衷是为了让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低的患者获得帮助,但当扶贫济困的初衷变成了利益驱动和保险推销的工具,良善就变了味。水滴筹对外宣称“筹款0手续费”,不在用户筹款金额中抽成。但公司运转的资金从何而来,给地推人员的工资从何而来?其实根本靠的是流量,为的是向其保险业务引流。水滴筹、水滴互助在水滴公司业务板块的设计中就是两大引流的利器,真正走向交易闭环依靠的是水滴保和水滴商城。在盈利压力下,自发来筹款的患者数量远远不够,筹款顾问也就应运而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团队挣到钱,也就成了地推乱象的源头。 “在互联网健康领域,经营信任是关键。”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 沈鹏曾经说。地推内幕一经曝光,倒下的不仅是水滴筹单个平台的公信力,还动摇了大众对于整个互联网互助平台的信赖。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扼杀的是整个互联网众筹行业的未来。 善意是一个高贵而温柔的词,但同时也是一个经不起摔打的易碎品,尤其是在缺乏保障和监督的个人筹款平台上,一次的失信就是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稍有不透明,就会耗费信任资本、透支社会爱心。 事后,水滴公司称会组织人员回炉学习,但乱象的根本在于企业自身运行模式,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才是解决之道。我们往往会谴责社会的冷漠、善意的缺席,但世界上永不缺少善意,缺少的只是善意传达的合理途径。当善意能够被准确合理地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而不是在中途被资本拦截利用;当善意有了平台自治和法律监督的保驾护航,而不是沉浮于别用有心者为非作歹的乱象中,水滴筹才能真正筹到人间的爱和温暖。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史上最惨”员工,并不值得同情?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