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9 17:15:1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郭元鹏 - 小 + 大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公安局七星关分局团结派出所查处一起偷猎并食用野生动物果子狸的案件。经调查,疫情期间,胡某用捕猎器想打点“野味”换个口味。他将捕猎器安装在后山树林中,捕获了两只野生动物果子狸,自行宰杀食用。当民警训诫其捕杀野生动物属于违法行为且极易传染病毒时,胡某表示十分愧疚。(2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来源于哪一种野生动物。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无疑。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时候,有人却还在吃野味,这种任性也是让我们服了!这位捕猎果子狸的人因此付出了代价,问题是代价能不能让他有痛感? “任性吃野味”的还有很多。浙江绍兴男子庄某某在网上买了20多个捕猎装置,散布在附近的山上。1月28日,庄某某接收到了猎捕成功的信号,上山后发现一头约90斤的野猪落网。1月31日,正在进行疫情防控排查的民警发现,庄某某正在处理捕获的野猪。经民警讯问,庄某某对疫情防控期间猎捕野猪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疫情为何就不能让一些人警醒?“不吃野味”不该只是苦口婆心劝说,必须要实现更加严厉打击。究竟如何管住那一张张馋嘴?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痛彻心扉的打击”,凡是吃野味的人,不管野味是如何来的,必须实现法律提档升级来解决,而不能只是挠痒痒式样的处罚。 需要被掌嘴的还不仅是“吃野味的人”。从最近发生的几起“任性吃野味”事件来看,有这样几个环节需要关注:其一,猎杀何以自由自在?到山上,到田野,到森林,捕猎野生动物,这些人是如何如入无人之境的?其二,“凶器”何以网上销售?应该说,他们使用的捕猎工具都是绝对禁止销售的,疫情之下,为何这些东西还在网络上销售?谁生产的,谁销售的? 疫情严峻依然吃野味,该管住的不仅是一张馋嘴。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拐点在哪儿?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