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1 18:14:4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汪刚强 - 小 + 大
2月3日午间,我写了篇《某些中国科学家越来越像江湖混混》,里面说我一直在等权威机构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个像样的名号。 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顺,“新型冠状病毒”这个名太均码了,下一茬新型病毒、下下茬新型病毒都可以套用。 果然,后来发生的事让我的担心应验了,有人扒出“新冠病毒”这玩意早在2018年就存在——在石正丽的“研究成果”里。 世人难免浮想联翩了:既然“新冠病毒”那么早就走进石正丽团队的研究成果,说明武汉病毒所一帮人更早就与之打交道,对其凶险早已了然于胸。中科院辖下拥有世界顶尖级装备的武汉病毒所,为啥不拿出应急预案? 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不论用什么毒,都知道先备好解药。武汉病毒所和“新冠病毒”打交道这么多年,居然只晓得纸上谈兵? 再往后,武汉病毒所称当下的“新冠病毒”和2018年“研究成果”里的“新冠病毒”不是一码事。奇了怪了,都叫“新冠病毒”呢。就像石正丽,此石正丽非彼石正丽? 都说科学家最不可或缺的素养是严谨。当下这“新冠病毒”肇事之初,石正丽高福们为啥就没有想过给它一个恰如其分的命名?为啥对事情可能导致的后果一点也没有预见到? 特别有意思的是,昨晚看新闻,新京报有篇报道《新冠病毒命名含有SARS,石正丽、高福发文反对》。原来,几天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的姊妹病毒,将新冠病毒“2019-nCoV”正式命名为“SARS-CoV-2”,石正丽高福们不满意了,跑去柳叶刀网站发文表示异议。 文章很长,专业术语用了很多。就算深入浅出的科普级文章,我也懒得去读。总感觉里面藏着什么猫腻,就像武汉病毒所和上海药物所在“新冠病毒”肇事之初用无比庄严的文字包装“双黄连”使之闪亮登场。 这些天,网上到处有人在猜想,高福石正丽们在干嘛。以至于有人浮想联翩,在网上输入关键词“高福”“通缉令”——刚刚在搜索引擎里输入“高福”,后面紧跟着出来的居然是“新通缉令”。 闹半天高福石正丽们还混得不赖,还能有闲暇表达对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不满。奇怪不?事发至今这么久,这些个人一直没把眼下“新冠病毒”的命名当回事——哪怕给个个性化的俗名阿猫阿狗也好,现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郑重其事地给病毒一个严谨的命名,他们倒紧张起来了。 这难免再次让人浮想联翩:是不是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命名暗藏着什么信息,戳到了石正丽高福们的敏感部位? 这不能怪大家伙胡思乱想,这些天见识了太多的套路,咱对套路的免疫力也该上升不是?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复工勉强可以,切忌急于复学!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