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8 18:52:4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最担心的就是本土疫情二次爆发。 目前,哈尔滨已经成为令人最担忧的焦点。据统计,从4月9日至4月16日,一起怀疑由回国留学人员引发的疫情已经造成四十多例感染,包含聚集性感染、院内感染、跨省传播多个场景,密切接触者尚未全部找到…… 为此,包括哈尔滨副市长和卫健委主任在内的18人因疫情防控不力被问责,开学计划被迫再次推迟,民间要求实施封城等加强防控的呼声也在升高。 要准确研判必须先复盘。本轮哈尔滨疫情包含三个关键节点,三个典型传播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入境人员为节点的输入疫情。3月19日由美国回到哈尔滨的留学生韩某在某小区居家隔离,未发病、无症状、两次检测阴性,最后检测为抗体阳性,被证实为“既往感染者”,可能在居家隔离期间,将病毒传给了上下楼的邻居曹某。 第二阶段,是以王某、郭某为节点的链式传播阶段,路径为:曹某→王某(曹某母亲)→郭某(王某男友)→陈某一家五口(朋友聚餐、家庭感染) 第三阶段,是以陈某为节点的院内感染阶段,在87岁的陈某住院期间,先后引发若干名护士、病友、病友家属、病友保姆等数十人感染,前后涉及到两所医院(曾转院)……目前追踪到数百名密接者,但仍有部分尚未联系到。最后的传播规模尚不确定,但陈某已然成为超级传播者。 第一阶段的锅,就是3月20日之前的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政策,迄今已在多地造成本土关联病例。 居家隔离的主要问题在于:1)隔离人员可能不够自觉,违规出门乱跑。2)普通居民楼房结构达不到彻底隔离条件,存在环境污染、共用烟风道、楼电梯等传播隐患。 本次疫情到现在都没查清楚上下楼究竟是如何感染的,有没出过门、照过面,未必能问出实话,是电梯、是垃圾、还是烟风道,专家也只能靠猜。这次案例充分说明,居家隔离不可靠。国外的独门独户还好点,国内主要是楼房住宅,密度高、共用部位多,隐患极大。 第二阶段的主要责任,是部分市民过早放松警惕,急于恢复频繁约会、聚餐等社交活动,在十几天的时间内,疫情沿着社交关系迅速传递,造成多个家庭聚集性感染。 如果只有个别社交活跃分子,尚不足为虑,周围人都警惕性高的话,他传不出去,他只能成为散发病例。但本案链条中,几个家庭的社交活跃度都出奇的高,令病毒很容易就形成一条持续传播的通路,并最终到达陈某,引爆了院内感染。 但是否只有这一条路径,现在不敢说。 因为这些社交活跃的同志们也频繁外出购物、就餐等,出入过很多公共场所,与很多陌生人有过一面之缘甚至擦肩而过,这些都是隐藏的传播链……如果有人感染后出入工地、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不是没可能再爆一波。 因此社交活跃度是个很大的变数,直接决定着传播效率。 如果一个城市的居民普遍放松警惕,就会有很多传播链条形成。这一阶段中最不应该的就是郭某与陈某一家的大聚会,亲朋好友,聚完餐又去陪床,一下子就把单链变成了多链。 第三阶段的漏洞,主要体现在医院防控管理。包括对住院患者的排查,陪护人员的管控等等。应该说,这是最不应该出纰漏的地方。 各地很多医院早已出台了预防性措施,譬如复工复诊前,医护全员筛查,患者住院前也筛查,陪护人员须固定一人并同样接受筛查……如果这些措施到位,院内感染的几率势必大大降低。因此当地卫健委和医院等管理者被问责不冤。 院内感染就是社区传播的前夜,是国内外疫情中最普遍的压轴防线。每个住院患者背后都有亲属,医生护士每天都要面对成百上千的门诊病人,从这个特殊场所出去,直接就是千家万户。 而作为省会城市的大医院,还有不少千里迢迢求医的外地患者和家属,跨省传播也在瞬息之间。真的是非常危险了,希望这一波能够过关。 非常典型的三个阶段,说明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群防群控,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不要以为境外输入为主了,内防措施就可以放松;不要以为新增为零了,大家就可以放心约约约——新冠病毒可谓无缝不钻。 本次哈尔滨本土疫情,恰恰在三个方面都出现了小小的漏洞:一个在集中隔离政策实施前一天回国的留学生,一连串社交活跃的市民朋友,一两家管理松懈的医院……病毒丝毫没有放过这些缝隙,抓住了每一个机遇,打通关了。 当然,可能也有很多其他链条无声无息的消失了。虽然患者也曾出入商场、超市、公交、地铁,但是如果身边的市民都戴好了口罩、回家就洗手、两点一线不乱跑,一次短暂密接所带来的威胁可能就此终止了。这是大家共同的功劳。 我们为保护家人、父母和陌生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才有机会坐在家里看新闻,而不是成为新闻中的名字和数字,平安最好,坚持下去。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大好春光,农民都在打麻将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