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2 16:39:2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近期,有媒体曝光,已经公示第三次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涉嫌抄袭。其实,不是涉嫌,应该是赤裸裸的抄袭。据统计,该报告书中,“湛江”就出现了35次,甚至,还有“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实湛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体现”等内容。 很显然,这份在深圳交通运输网站上公示的环评报告,是抄袭自湛江某工程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尤其是,该报告抄袭的痕迹太过明显,以致于根本不用进行对比,就能很清楚的做出判断。 要知道,这样的环评报告,分别在2020年1月19日、3月3日公示过,被发现的是3月19日最后一次公示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被人发现,该报告涉嫌抄袭的话,就意味着这份环评报告,其结论将不会影响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在红树林保护区限制范围内正常施工的。 深圳湾航道从30吨级扩展到千吨级,对航道需要加深到1.5米。如此疏浚航道的工程,到底对红树林保护区有啥影响,要是按照这份抄袭的环评报告,恐怕根本不可能有科学判断的。 从相关的报道中,我们知道,这份环评报告分包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做出的。相关团队在2019年12月底,就开始投入工作。按道理说,这可是我国当下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海洋研究方面的最权威的机构,但是,这份环评报告却充分暴露出了该权威机构的底裤。 说实话,要不是有人恰巧发现有抄袭,要不是这份环评报告抄袭的太过明显,恐怕这份署名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环评报告,没有人敢质疑报告的专业水平,没有机构敢怀疑这份报告的权威性的。不用说,有此署名的环评报告,自然会是一路绿灯的。 同时,出具了这份环评报告后,至于会造成啥后果,会对红树林保护区有啥影响,这就不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问题了。反正是,环评报告的收费肯定要有的,或许还不低。只是,名头很响之下的环评报告,形式到位后,估计也不会有人去较真的。 不较真,通过环评报告能够三次上深圳交通运输部门官网上公示,就可以看出。想来这种现实显示,国内很多工程项目,尽管要求有环评,但是形式到位了,是没有人会审查内容的。谁管这内容真假好坏,哪怕是抄袭的,只要结论符合要求,凭借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的名头,就可以畅通无阻。 那么,该指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环评项目组的敷衍塞责呢?还是指责环评项目组抄袭无耻呢?的确,该指责。该报告抄袭被曝光后,无论如何指责,或者批评,都没有问题。甚至,有处分或者经济处罚,该项目组,也包括研究所来承担责任,都会心悦诚服的。毕竟,该抄袭的环评报告,其始作俑者的确就是该项目组,追责项目组负责人和成员,都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对公然抄袭的环评报告,明显的35个湛江也没有发现,或者湛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忽略,很显然,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总承包者,中交水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也是没有把关。允许如此漏洞百出的环评报告上报,要说处理的话,也是责无旁贷。 同样的,作为政府部门,深圳交通运输部门不进行审核,就直接三次挂到官网上,其疏于审查的责任也不能少。 可问题是,为啥这样漏洞百出的环评报告能够公然出炉,能够一路畅通,能够堂而皇之的挂到官网上公示呢?在这里,我以为,这与多年来,国内很多项目工程对环评报告,形式在乎,实质上不重视有关。各式规定尽管很明确,重大工程项目必须要有环评报告,比如说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只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环评报告成了形式要件。审批只是注重结论,至于环评报告的质量内容,仅仅由环评单位的资质与名头来决定了。 环评报告审查的是形式要件,不在乎具体的内容。如此以来,也就有了该环评小组将湛江湾的相关建设环评报告改头换面,来应付差事。似乎,相关单位或者部门都清楚环评形式要全,都清楚这只是在走形式,没有人会在乎环评报告的。如此以来,项目组也就不会认真进行环评的。或许,要挣钱的环评报告,还得考虑到“甲方”的要求吧。 总之,这起漏洞太过明显的环评报告,被人曝光后,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震动。如果没有人看到的话,恐怕形式到位了,航道疏浚工程也就正常实施了。至于,环境后果,那是没有人关心与在乎的。不在乎的,现实中,不会仅仅只是这一次的。对环评报告不重视的,也不会是深圳这次。实际上,正因为国内多年来,对环评报告的不在乎,也才有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相关部门应付差事的行为。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财经十一人对方方的专访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