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7 20:38:24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李蓬国 - 小 + 大
近日来,一位27岁的广州女子号称拥有超过“400栋楼”的相关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不断热传。视频里,该女子号称有“400栋”房产,每日过着收租的生活。走红之后,该女子包租婆身份背后资产的真实性却引发网友质疑。5月4日下午,女子通过“包租婆D姐”的账号直播回应网络上的种种质疑,称关于其拥有“400栋楼”“每栋楼月赚50万”“身价超2亿”等言论皆不实,自己不过是通过承租再转租的方式经营公寓租赁。(5月5日《人民日报》) “93年包租婆拥有400栋楼”引起热议,对于这位声称“躺赚”的90后收租婆,无论人们是羡慕妒忌恨,还是质疑炒作造假,都反映出“房事”已经普遍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房价蹭蹭往上涨已经成为常态。早在201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就撰文指出“树不能长到天上,房价也一样”。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的概念,强调“房子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该概念首次提出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 眼下,由于限购等政策持续执行,各地房价暴涨的势头得到控制,但房价依然高企,降不下来。虽然人们希望房价下降,可以买得起房,但又普遍不认为房价会降下来,即便降价也不可能大幅下降,否则将产生一系列问题。 经济学家余丰慧曾在《北京青年报》撰文指出,“在这么高的房地产泡沫下,一旦税收、房贷政策抽梯子,那么房地产风险立马爆发。如果任由房价野马般狂奔,那么,泡沫越来越大,最终破灭的烈度更强,破坏性更大。”既然房价不能大跌,也不能继续暴涨,当然就只能把房价控制在一定高位,“居高不下”了。 房价“高不可攀”成了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极大地挫伤了人们幸福感。“有房有车”尤其是“有房”,已经普遍成为相亲、结婚的基本前提。“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也成了不少人的价值观。虽然今年五四青年节爆红的《后浪》充满了“前浪”对“后浪”的吹捧,但这锅“鸡汤”与“鸡血”无法改变当前青年“压力山大”的现实窘境。 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超7成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其中两成网民收入在1000元以下。超过6亿网民月收入低于5000元,除去租房、吃饭、交通等基本生活费,每个月所剩无几,甚至成了“月光族”。在这种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如果没有来自父母的支援,他们就只能“望楼兴叹”了。 正是由于房价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压力源,才会有那么多人对“93年包租婆拥有400栋楼”羡慕妒忌恨。虽然这位90后“包租婆”事后澄清那40栋楼10000多套房主要是转租的,但仍然难以抚平人们对“房事”的痛感。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