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3 14:43:04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有一个问题值得考虑:究竟是社会问题饭圈化,还是饭圈问题社会化? 对特定明星的粉丝来说,宁愿归结为前者,以免因个别粉丝的疯狂而影响到偶像,说白了是一种护主心态。 而从外界看来,是饭圈文化在不断地向社会各领域侵袭。舆论场就不用说了,热搜榜早就变成了明星专榜,把国家大事都挤得没地方放。而且最新的趋势是,大量的热门话题不再是明星八卦,而是与明星有关的粉丝骂战,早已喧宾夺主成为第一流量来源。 饭圈阵营的不断扩大,其中必然包含相当比例的未成年人,完全让学生避开影响是不可能的,初高中生本来就是追星的年纪。但是今天的饭圈文化,跟从前以抄歌本、买磁带为特征的追星文化不一样了,往往一粉谁就会加入一个网络群体,被人组织起来共同进退:氪金、刷榜、控评、骂战……都是其主要业务,这对学生来说,不仅影响学业,还会扭曲三观。如果他们认为刷榜不是作弊,如果把一首歌买十遍视为正常,他们这一辈子就完了,诚信的基石已然倒塌,这样的“后浪”不可怕吗? 从校园端进行控制和引导是必要的,这是一场漫长的挑战。而老师作为引导人,属于最前线的守门员,自己一定不要先做了饭圈的俘虏。 近日,连续有相关新闻出现: #组织学生应援肖战老师被停职# #老师放肖战歌遭吐槽教训学生# 等。借力相关明星的大名,热度上升非常之高,由于大量粉丝涌入参与,争议也非常之大,得出一个正常理性的结论变得非常困难,变成了教育领域完全无法掌控的话题。老师有没有错、该不该规范行为等原本很简单的问题,上网会越看越糊涂,根本无法看到正确答案,恐怕连教委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就是老师沦陷的恶果。组织学生唱歌应援就不用说了,如果老师业余时间自己拍摄自己,悄悄追个星还则罢了,而利用职务便利来制造大场面,无疑是以权谋私之行为。 在这样的老师引导下,懵懂的小学生不知会被灌输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 另一则新闻则比较隐蔽,貌似是老师批评学生“少把饭圈那一套带到现实生活中来”,然而其气急败坏的失态完全超乎了正常引导,骂老师都不至于这么急眼的。学生就评了一句话,她骂了两分钟。仔细听完全程录音,才知道这位老师疑似夹带私货,不是批评学生混饭圈,而是因为学生攻击了自己的偶像,令人大跌眼镜。事后网友翻出该老师微博中包含大量的追星内容,自己平时发言就把“黑粉”之类挂在嘴边,显然也是饭圈骂战的参与者之一。 学生混饭圈还算正常,可怕的是老师也混饭圈,还恰好混的是学生的对立面,结果就在课堂上对骂起来。小的还像小的,老的也像小的,成何体统,还如何教书育人? 各行各业,因为追星耽误了正常工作的案例屡现不绝,而作为教师岗位来说,一人沦陷影响百人,对正处于三观形成期和偶像敏感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其推波助澜是巨大的,话说拦都拦不住小孩追星氪金,老师居然还参战? 教育部门要引发注意,完善相应规定,规范教师群体的行为。 现实中确有大量年轻师资,或许是刚迈出校门还没有走出崇拜偶像的年龄,或许是发掘了小鲜肉的新世界做了高龄妈妈粉。因此教师群体也算是高危群体,要想看好孩子,先得看好老师。 如果自己实在摆脱不了对偶像的魂牵梦绕,那么也请遵守职业道德、教师底线,不要诱导学生参与追星,不要参与学生饭圈骂战,不要发动学生参加应援活动等等。 近年来大家都目睹了饭圈文化的变异,刷榜、刷话题、控评、氪金等等,充斥恶劣风气,几十年前的单纯美好不复存在。对青少年价值观方面的不良影响比游戏还大,游戏都有年龄限制了,混饭圈并不需要。况且一些成年人都无法把持自己,也没脸说孩子。 对应饭圈文化的流量明星现象,也成为演艺界的新挑战,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氪金专用影视作品,挂在网上令人唏嘘。大量资本涌入割韭菜,因爱之名真是好割,社交平台也坐收流量红利。监管部门不得不频频出招,通过限制明星薪酬等方式来遏制乱象,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流量为王毫无改观。饭圈问题社会化,才是各行各业真正面临的问题。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