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6岁女孩遭体罚吐血:恶师横行为何家长也是帮凶?

时间:2020-05-30 20:28:5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姬鹏 - 小 + 大

近日,广州市一位家长,因孩子遭老师体罚(绕操场跑步10圈)至吐血,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控诉”。坦白讲,如果不是控诉中提到的“照顾费”(六万元)和“高档礼品”,就跑步这种体罚操作,还算是比较可理解的尺度。因为,这跟那些动不动就“打耳光”,“上飞脚”的老师比较起来,真的是算温和的。

然而,当我们透过“长文控诉”去看这起事件,可能最可怕的,并不是老师让学生跑步跑到吐血,而是作为发生在半年前的事情,一直没有被妥善处置。目前,当地教育局,虽然已经给出回应,表示高度重视,并且迅速介入,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核查。但是,这更像是面对舆论压力下的“危机公关”表态。

说实话,当事家长在“长文控诉”过程中,应该是崩溃的状态。如果细品当事家长对事件的描述,你会发现,从孩子入学那天开始,家长的弱势姿态就已经注定。坦白讲,要不是孩子吐血,留下后遗症,小提琴梦破碎,可能这位家长,也会像“别的家长”一样,忍气吞声,直到孩子毕业。

当事家长在“长文控诉”最后所提到的“别的家长”的遭遇,其实已经说明“照顾费”和“高档礼品”已经成为师生互动的潜规则。只是,对于弱势的家长而言,敢怒不敢言。因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如果惹到老师,可能自己的孩子将会遭遇孤立和不测。

然而,随着“6岁哮喘女孩遭老师体罚吐血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后,“别的家长”(受过老师威逼的家长)也就不再沉默。这也反映出,绝大多数家长之所以不敢对抗老师,是因为怕自己“得不偿失”。只可惜,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才导致“恶师横行”,才导致“为了孩子,甘心受欺”。

所以,对于“6岁哮喘女孩遭老师体罚吐血事件”而言,涉事老师的恶师之名肯定难逃,但是,就事件的发生,以及事件后续的处置情况,也反映出当前教育管理秩序中,存在较多纰漏。并且,对于当事家长来讲,如果撇开孩子的吐血问题及所留后遗症,跟老师的“互动过程”(“照顾费”(六万元)和“高档礼品”),也是值得怀疑的。而这些细枝末节,虽然与体罚本身,并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却值得追问和玩味。

当事老师明知女孩有哮喘,还让其绕操场跑十圈,这确实有些过分。并且,当事家长通过教务主任知悉,当事老师之所以体罚学生,是因为心情不好。坦白讲,如果说体罚本身有原罪,那么心情不好就拿学生出气的逻辑,更让人感到后怕。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老师根本没把学生当人看。甚至,觉得学生只是自己的工具,可以撒气,可以谋财。很多时候,老师合理的管教学生是可以的。但是,打着“合理体罚”(不会明显出现伤害痕迹的惩罚),进行下死手的行为,确实就有些可恶。

事实上,就大环境来讲,比较明显的体罚行为,相对前些年来讲,已经有明显的减少,因为,“恶师们”即便不怕学生反击,也害怕丢掉饭碗。于是,惩罚性的体罚就出现了。就如跑十圈这种操作,如果不是出现吐血的结果,可能当事老师还觉得“不够狠”,而且还会继续操作下去。

与此同时,就“照顾费”和“高档礼品”这种事情,貌似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过,这其中也有“家长活该的成分”。说实话,老师的精力就那么多,如果把精力挪出来让渡给送礼送钱的学生,那么不送礼,不送钱的学生的利益,自然就被破坏。

所以,就当事家长控诉当事老师收“照顾费”(六万元)和“高档礼品”的事情,作为当事家长来讲,其实也太光彩。因为,“收礼和送礼”本就一丘之貉。当然,有人会强调,这是潜规则。可事实上,也正是人们普遍认为那是合理的,才让“恶师”有作恶的空间。

于此而言,就这起“6岁哮喘女孩遭老师体罚吐血事件”,“体罚的控诉”没毛病,但就“收礼的控诉”来讲,如果要严惩当事老师,也要严惩当事家长。要不然,只惩罚“收礼的人”,不惩罚“送礼的人”,这分明是在鼓励送礼行为。

另外,“别的家长”看到“老师倒了”,开始联合吐血女孩的家长起底当事老师,这其实是很悲哀的现象。说实话,要是“家长们”从一开始就敢于反抗,敢于跟“恶师”叫板,可能也就没有老师敢这样肆无忌惮地敛财作恶。所以,对于“送礼的家长”,很大程度上,也自带一定的“作恶原罪”。

甚至,我们会发现,“别的家长”之所以跟吐血女孩的家长联合起来,更多是想借吐血女孩的维权过程,释放自己心中的不快。说实话,本质上就是在“吃人血馒头”。只不过,“吃人血馒头”的过程不那么直接,才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师出有名”。

因为,在整个维权的过程中,吐血女孩的家长压力最大,面临的不确定性最多。所以,对于“别的家长”来讲,如果真要是有所觉醒,就请堂堂正正的站出来声援吐血女孩的家长,而非站在暗处,靠截屏,靠反水,进行疲软式的控诉。

当然,如果当事家长控诉的细节都是事实,那么涉事学校作为当事老师的直接管理主体,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也是存在问题的。甚至,就当事老师“跟踪埋伏”,“蹲点袭击”当事家长的行为,就足以实证“这个老师不简单”。因为,这种手段,分明是江湖玩法。

很多时候,并不是“受害方”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击鼓鸣冤”,而是,在险恶和不作为的世道里,有些人只能通过舆论监督来实现最后的正义。而对于这种“渴求”,之所以能触发舆论共振,更多也是因为类似的事情“隐隐作痛”。

老师的职业光环,本来是令人感到敬畏的。可是当“恶师们”频频“下死手”(体罚),“出老千”(收礼)时,老师就成为不折不扣的“臭老九”。当然,作为家长来讲,如果要想在师生互动中获得绝对性的尊严,就请不要随便送礼,随便送钱。只有如此,自己才能被看得起,孩子才更有可能碰到好的老师。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服不服!” “服。”

下一篇:“给了老师6万元后,她杀了我的6岁女儿”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