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1 13:11:33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辰光依旧 - 小 + 大
连续多日,“地摊”成为了新的网络热词,这源于李某某在记者会上不点名地表扬西部某城市地摊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 这个西部城市是成都。自从疫情开始,我就一直居住在这里,见证了当地对地摊从不准出现,到枪口抬高一寸,再到允许和支持的变迁。 不得不说,成都在这一轮为民纾困、提振经济和创造新就业机会的全国竞赛中拔得了头筹,成功地领先了全国其他地区。 为此,要给成都的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点一个赞。 因为有了成都的样板,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城市陆续放开了原来管控得死死的地摊经济。 那些原本被城管和管理者赶得到处跑的商贩,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在道路两侧摆摊;而那些原本推车挑担的游商,也终于可以不再被驱赶得疲于奔命了。 相信,在目前因为疫情造成的经济困境面前,地摊经济的重新出现,会为部分困难群体提供一份收入保障,缓解一些地方的就业压力。 就在各地相继开始批准本地的商贩可以摆出地摊的时候,一条来自河南的新闻引起了我的警惕。 据网易报道,近日,郑州开放早市地摊,消息一披露,令因疫情惨淡经营的人欢欣鼓舞。原本亏损倒闭的个体户,还有因疫情失业的待业人员,都跃跃欲试,很多人都开始琢磨摆个地摊、卖点什么东西补贴家用。 不过据该区域综合管理人员称,一开始健康路招商的时候一个摊位每月20元的摊位费,如今摊位费一个月800元。但经过实地咨询,实际情况则是现在的摊位费一个月2000元—3000元不等。从20到800,再到3000,当地群众称此举就是借允许摆地摊的机会“坐地起价”。 疫情冲击,经济低迷,中央允许各地充分利用地摊经济缓解群众的困境,但这种政策会不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变了味道呢? 除了摊位费涨价外,各地的工商部门会不会借“给地摊办理临时工商执照”的机会,变相收费呢? 或者说,各地的税务部门会不会向这些摊主商贩收一定比例的税收呢? 又或者,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会不会要求这些摊主商贩办理“健康证”,收取体检费、办证费呢? …… 这些都是可以拿出法律依据来收费的,谁知道还会不会有拿不出法律依据收费的呢? 例如,地摊所处的街道办事处,就可以再收一个“管理费”; 治安部门,也可以出来收一个“治安费”; 又或者,某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部门,再出来收一个看似师出有名但又莫名其妙的“XX费”呢? 除了这些收费,还会不会有强行的指定消费呢? 例如,技术监督局,就可以要求所有的摊贩都必须统一购买使用某一品牌的电子秤; 卫生防疫部门,也可以要求所有的摊贩必须采购他们提供的酒精、消毒水或者一次性口罩; 餐饮行业协会,则可以要求所有的摊贩要统一采购他们指定的一次性筷子、餐盘和打包盒。 相信如果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卫健委自然也就可以出来收一笔“计划生育费”,顺道再销售几盒保险套了。 有必要重新讲述一遍,在早些年采访的一个新闻事件,那时还是大力提倡减轻农民负担的年份,我得到一个新闻线索去了中原某地。 那是一个小县城,为了响应减轻农民负担的号召,县里成立了“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简称“减负办”。 减负办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办公室主任一名,法规科、统计科、行政科等若干的科室,杂七杂八的工作人员就有二三十个,这还没算俩专职司机和一个专职厨子。 在硬件的配备上,办公用房是政府提供的,但电脑、打印机、A4纸等耗材都得自己采购,还有大车小辆、人吃马喂,各项开销加起来,每个月的经费就需要支出几十万。 这笔支出,县里财政是绝对没有预算的,怎么办?收费呗! 于是,当地的农民所缴纳的各种费用里,就多了一项“减负费”。 这不是笑话,当初和我一起去采访的摄影记者,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太荒唐,太荒唐,太特么荒唐了…… 眼下,地摊经济正在各地蓬勃兴起,相信各地的政府正在积极大力推广,而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下,相信个别有坏主意的部门或人员还都没敢蠢蠢欲动。 但是,地摊经济不是几天、几个月就会重新消失的,看来这种经济模式将会存在一段时间。而时间一久了,就难保不会有人或部门在那些小商小贩的身上打主意。 但愿我所有的这些忧虑都是杞人忧天,但愿我们的地摊经济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既缓解了民众的经济困境,又能分担就业压力。 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让地摊死于苛捐杂税!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免费医疗提案得罪了谁?
下一篇:六医不该被白死,蔡莉不该被遗忘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