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2 16:44:34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十几年以前,高招舞弊层出不穷。其中“偷通知书”是最底层的一种,它往往瞄准一贫如洗的农村家庭,利用其信息闭塞、无权无势,从而大胆截留。当然,多数学校也不是太好的学校,以专科和非重点院校为主,一是农村考生条件所限,也只能考上这样的学校,二是这样的院校不引人注目、分数线卡着国家线,容易被正主误以为自己落榜。 然而,不要以为城市就是净土。城市平民家庭中培养出的学霸,同样会受到权势阶层的觊觎,瞄准的则是名牌重点院校,而且也无需通过截留通知书这样太容易露馅的方式。正如十几年前最流行的说法“被人顶了”,究竟如何操作,看看央视名嘴康辉的经历。 康辉当年是来自河北省的学霸,高考时瞄准了心目中的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全国播音主持领域的最高殿堂,在各省录取名额极少。当时的录取程序是先参加学校的专业考试,合格后再参加高考,文化和专业兼优才能被录取。 康辉那年河北省有三名考生通过了专业考试,三人里他的专业成绩最好,高考成绩也过了重点分数线,然而在全家人信心满满之时,康辉却意外等来了一张天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这并非他的第一志愿。 到了这个地步,一般家庭已经无力回天,然而在邮电系统工作的父亲决心查个底细,在广院招生办和电报局等环节来回查阅之后发现异常,在河北报给广院的成绩单中,只有另外两名学生的名字,这绝不是疏忽……果然,问题就出在三人之一的女生家庭,其父亲利用职权之便,故意漏报了康辉的成绩。 彼时虽然真相大白,然而几乎木已成舟,档案都被天津商学院提走了,康辉的父亲凭着不懈的努力,在北京、河北、天津三地之间奔波,才最终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正如康辉在书中的感慨:“如果没有父亲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写。”(康辉自传《平均分》) “高考考学生,录取考家长”——这就是当年的流行语,成绩优异的考生莫名其妙被顶掉的情况司空见惯。一个康辉幸存了下来,但不知多少个康辉已经被埋没了。如果康辉的父亲是张春秀父亲那样的农民,绝对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幸亏康辉的父亲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源,拥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然而城市中还有很多普通工人,达不到这种自救的门槛。当年不乏高分考生意外落入非理想的院校,也有低分考生幸运地进入名校,可能并非他们填报策略失误,而是上帝之手偷偷拨动了命运的转轮。 当年没有互联网,所有信息依赖人工填报,所有程序依赖人工执行,投档等工作大量下放,除了招生院校之外,省招办、市招办等本地机构也掌握着关键流程,在这些环节可以压档案、可以改志愿,有很多接口可以操作。略有关系的学生家长,都会设法把触角伸进去,最轻的提前摸摸底,保护自家孩子的学位不被抢走。而具备足够关系的,便可请托经办人偷天换日,让成绩不如意的子女直接顶掉比他们更优秀的寒门子弟。 与陈春秀们区别的是,他们没有偷通知书,也用不着偷通知书,所有的流程是合法的,没有留下任何造假痕迹,这样获得的学历学位,一辈子都没有被撤销的风险。但是他们所犯的罪,跟偷盗通知书并无区别。 其中很多考生,就像差点顶掉康辉的那个女生一样,将顺理成章迈入名牌大学,可能取代康辉成为央视一姐,一辈子不会被发觉舞弊,一辈子不会感到亏心。 因为此类事件年年耳闻,当年的学生和家长见怪不怪,一些明知家长托关系受益的学生也不大避讳,就跟今天的仝卓一样,不经意间把“一些手段”给说了出来,当年根本不算个事,幸亏今天有了互联网。 但互联网并不能改变一切,内幕的门槛高了,内幕者的傲慢不改,内幕也依然在延续。在今天的地方公务员考试等场景,仍时不时曝光类似事件。乃至高招领域,也依然存在诸多不公,譬如特长生、自主招生、推荐保送等等,依然乱象不穷。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