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益关注 > 文章

陈春秀有望重新入学,“无此先例”打脸了

时间:2020-06-23 16:37:3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李蓬国 - 小 + 大

据山东理工大学官微消息,被他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女子陈春秀女士近日通过媒体表达了其想重新回到高校就读的意愿。山东理工大学在得知此消息后,高度重视,主动与陈女士进行沟通,了解其诉求。表示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6月23日《新京报》)

近日,“被顶替农家女想重新入学遭拒,山东理工大学:无此先例”的新闻刷屏了,广大网友及媒体对山东理工大学的批评可谓铺天盖地。如今,山东理工大学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表示努力帮助陈春秀实现重新入学的愿望。我以为,虽然“无此先例”反转了,但涉事学校的虚伪也暴露了。

山东理工大学官微发布的信息只有三句话,不到一百字:“近日,陈春秀女士通过媒体表达了重新到高校就读的意愿。我校对此高度重视,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诉求。我们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这短短几十字,足以反映该校“春秋笔法”的高超水平。

“近日,陈春秀女士通过媒体表达了重新到高校就读的意愿”,言外之意是,学校是“近日”才知道陈春秀想要重新入学的,之前一直不知情。而且,陈春秀从来没有当面或者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表达过这个想法,她只是“通过媒体”表达这个愿望,而学校也只能“通过媒体”了解她有这个想法。要是学校早知道,不就早给她解决了吗?按这么说,学校是冤枉的,这事首先得赖陈春秀“不会表达”。事实真是这样吗?

2020年6月12日,《新京报》发表题为《山东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调查:当年除了她,还有3人被顶替》的报道。报道提到,2020年6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官网发布对陈春秀进行学历注销处理的公示。对于注销学籍的决定,陈春秀认为不公平,“这是当年我考上的大学,直接注销意味着我无法重新入学,我想恢复自己当年的名誉。”陈春秀告诉记者,自己曾向山东理工大学提出重新上学的请求,但对方以“无此先例”拒绝。

也就是说,早在2020年6月12日之前,陈春秀就亲自向山东理工大学提出了重新入学的请求,但遭到对方以“无此先例”拒绝。因此,山东理工大学通报称是“通过媒体”才获知陈春秀要重新入学的愿望,纯属睁眼说瞎话。所谓“我校对此高度重视,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了解诉求”,当然也属于无稽之谈。学校不仅没有“高度重视”,没有“主动与其进行沟通”,而是以“无此先例”的理由,无情地拒绝了她的请求。

虽然早在6月12日就有媒体报道山东理工大学以“无此先例”的理由拒绝陈春秀重新入学,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很大关注。直到6月22日,媒体再次聚焦这个情节,才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批评。

学校已经承认由于自己审核不严,导致了陈春秀被冒名顶替,就没有理由让受害者承担失学的后果。难道,冒名顶替有“先例”,学校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接受,而被顶替者重新入学“无先例”,就可以冷血无情地叫对方“认倒霉”?这难道不是无情无理无耻无赖的表现吗?

“为什么别人的过错造成的后果要让无辜者来背?”“学校犯错,就应该给人家恢复学籍”“冒名顶替有先例,重新入学无先例!”“学校混账!”等留言背后,是广大网友们对学校无情之举的愤怒。

面对这一波排山倒海式的批判浪潮,山东理工大学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表态愿意设法帮助陈春秀实现重新入学的愿望。也就是说,所谓“无此先例”其实也是可以变为“开此先例”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此,有网友表示“当初义正言辞以没有先例为由拒绝,现在又可以积极协商,山东理工大学何其虚伪!”“与其被舆论推着走,不如自己抬脚行走,掌握主动权来推进事件的解决!山东理工大学,本来好好的一个知错就改,扩大知名度与信誉度的公关良机,浪费了岂不可惜?”

山东理工大学不仅放弃了知错就改和挽回信誉的机会,而且在被迫应对舆情而做出改变的情况下,仍不承认曾以“无此先例”拒绝陈春秀重新入学的事实,反而将事情美化成“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实在是不要脸到家了。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李文亮微博,中国的"哭墙"

下一篇:禽兽王振华,骄傲地夸奖自己“有底线”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