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17 16:34:41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吴秀才 - 小 + 大
很奇葩,前几天有读者朋友让我写那个小朋友科研造假的事情,一直没有写,事件滚动至今日,靴子落地,刚刚在人民日报看完结果通报:奖项撤销,其父亲公开道歉。 在这则通报的留言里,排名第一的是一位网友的质问:“评委难道没有责任么?” 点赞高达1.9万,其次的两个:“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么之前专家组怎么审核通过的?”分别是1.7万和1.4万。 很显然,这么高的点赞,代表着多数人的认可,也就说该事件最大的毒瘤是评委,家长道歉,民众的情绪无法接受。 个人觉得,一个结果出炉,如果多数人不认可的话,那么这种结果就是纯粹敷衍,公然耍流氓。 回顾一下这件事的始末: 事件的爆发,源于云南昆明举办的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中一篇《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得大奖。 问题就出在最终获奖上,有网友发现,撰写这篇高难度生物论文的获奖者陈灵石只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所以,很多人开始质疑,一个孩子写的论文,怎么通篇都是成人都看不懂的生物专业术语,那些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等等,也都是当下博士级的课题! 于是纷纷猜测,这个孩子是个千年难遇的生物天才,应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这样,因为这论文,是孩子的爸爸,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陈勇彬帮忙写的,意思就是假的! 该事件发生后,很多同行撰文抨击,围绕的大概有这么几个方向:一是这样的父母帮孩子学术造假,其实是坑害孩子,从小教会他不诚实,尤其还是在至关人生命运的“学术”上; 其次是,这种造假行为太可耻,破坏了一场大赛的公正性,拼爹拼妈,对孩子没有丝毫成长价值,还会影响这些孩子的价值观; 三是利用其研究所的工作便利,指挥手下的研究员给孩子提供帮助,利用国家的科研材料为家人谋私利,是在侵蚀国有资产,以权谋私。 上面的这三点,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社会存在的问题,各行各业,形形色色,讲真,这都已经形成共识,不这么搞,特立独行之人,似乎才不正常。 但这起事件,老吴觉得,上述三点都不是最可恨的,也不最致命,一个社会的公正,取决于规则,甚至可称为“游戏”。小孩子在游戏中对战,也知道应该沿袭游戏制定者的规则行事,若不就是犯规,会受到平台的惩罚。 但很显然,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民众奉若神灵的规则,其毁坏者往往是那些制定者,抑或制定者的打手走狗们! 在通报中,有一句话尤为的让人寒心,说评委组颁奖给这位小朋友,属于“工作失误”。这一句“失误”真的就能把锅甩掉么?这不是普通的三流赛事,虽然不像奥运会那般,但起码代表着官方,在那无数的孩子,乃至家长眼里,都是极具权威性,内心是极为尊重,认真对待的,现在一句草草之“工作失误”,真的够无耻! 我不认为这是失误,也不相信诸多的评委们分辨不出这篇论文,是否出自于一个孩子之手。这么多的评委,这么多的专家,居然没有一个看出来这样极具科研性的文章出自一个孩子之手。没有一个人说出来,这种群体性的篡改“游戏规则”行为,实在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不要让赛事变味,给予普通人家的孩子一点机会,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该具备的素质。这样的奖项,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是证明自己,塑造信心的根本,是对社会公正保留的起码信任,而对于陈同学来说,也只是在未来出国留学的档案上,划下漂亮的一笔。 这或许也是评委与家长最初达成的默契因素,就像现在推家长站出来道歉一样的默契。 无数次在文章里说过,当社会只剩下一种声音的时候,社会就会灭亡,当这个社会正企图一点点消灭另一种声音的时候,这是开始衰落的步骤。 没有另一种声音,破坏山东高考规则的顶替者们就不会被曝光,黑暗将会继续; 没有另一种声音,内蒙包头案的公检法们依旧会无视法治规则,虽然现在依旧无视,但人民已经看清他们的丑恶嘴脸; 没有另一种声音,恶如虎狼的强拆者,逼死人不偿命的匪徒,依旧会我行我素,逼良为娼。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曾说过:规则的打破,往往是制定者的后代们,而规则的守护者,往往是那些制定者们想要囚禁于自己牢笼里的人,世世代代! 很显然,这些手握权力的“评委们”,正在一点点戳食民众的血肉,同时,也在一点点消耗这早已裂缝慢慢的公信力,行将枯槁,丑态败露,依然没有做好认错姿态,如此乎,船,又将驶向何方!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果然是作弊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