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04 06:51:0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河北8700亩建新区耕地被撂荒,造城的烂摊子谁来收? 近日,媒体报道,为建设河北省成安县新区,成安县政府、成安镇政府向多个村的村民,租占了约8700亩耕地。明明签的是租地补偿协议,部分农民被通知到村委会领钱时,发现领的是征地补偿款。而这些被变相征收或租用的耕地,如今多被撂荒或栽种了景观树,号称总投资70亿元的中航科创城项目,没有任何开工痕迹,地面杂草丛生,前景堪忧。 这场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始于2017年。当时成安县县委书记、县长,要求排除一切困难,全力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县住建局、原县规划局表态,要超前办,主动办,特事特办,全力加快审批手续办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动员下,三年间,成安不仅完成了8700亩耕地的征收或租用工作,还在原来的土地上兴建了人工湖、公园、商品房小区等。而这大干快上轰轰烈烈的背后,是一系列程序上不清不楚的操作。 众所周知,相比租地,征地的程序更为复杂,代价高昂,而且受到了国家建设用地规模的严格限制。很多地方为了快速获得建设项目用地,便以租地的形式,绕过指标的限制和繁杂的审批手续,规避补偿责任。 成安县也是采用这种手段,规避国家的土地管理规划,甚至将原本的基本农田也纳入到的新区建设范围。不少村民直到签约时,才发现原本的租地变成了征地,说好的租金成了征地补偿款。这样一来,征不征,该怎么补,补多少,全是政府一方说了算,村民全无协商和议价的空间。 确实,在房地产行业突飞猛进的时候,不少地方依靠开发新区,大搞借债建设模式,将城市面貌和规划水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确实不少地方因为超前的新区建设,城市能级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适合这种方式,也并不是每一个新区建设都能获得人气和资本的支持。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安县的新区建设也出现不少四五线县城新区同样的毛病。县政府描绘的新区面貌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规划图上,8700亩的被征收的耕地并没有变成高楼林立的新区,相反是杂草丛生。旁人看到不是新城的欣欣向荣和美好前景,而是一片凄凉破败、无法收拾的景象,以及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类似的情景人们已经不陌生。一些中小县城,明明人口规模和资源总量有限,但建设城市新区的热情当仁不让。地方主政者一声令下,各种项目拍桌子上马,城市一夜换新颜。其结果,要么因为资金不足,工程停摆,留下一座座烂尾楼。要么就是扩张速度与产业发展严重不匹配,吸引不来产业,凝聚不了人气,造就一座座“鬼城”、“空城”,还背负了过高的债务风险,将地方经济拖入泥潭。 这种不顾自身实力、不顾实际需求、不顾后果的造城运动频频上演,归根到底,还是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所致。自己大笔一挥,一座新城平地而起,如此耀眼的政绩图景,让很多官员欲罢不能。至于资金实力够不够,符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后面难以为继怎么办,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一旦离任,烂摊子自有后来者收拾。因而造城模式屡被人诟病,却依然大肆横行。 成安县会不会重蹈覆辙,还不好说,但地方上不能等闲视之,其中的违法违规之处,需要一查到底,保障村民的合法利益。谁的烂摊子,谁来收拾,必须要让相关人员为自己的违规之举和决策失误负责到底。绝不能让他们拍脑袋决策后轻易地全身而退,留下一地鸡毛让民众埋单。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