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4 00:08: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邓力群忆与邓小平谈话:言辞之尖锐一生未有(2-2) 经邓小平、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同意后,8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则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征求意见稿》,并在胡耀邦提议下,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这一稿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这一稿中未吸纳邓力群的意见,中央准备在征求意见后再集中进行修改。 9月1日,协助胡耀邦处理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的习仲勋受到委托,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民族、宗教人士,以及部分中青年知识分子共200多人举行座谈会,针对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向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征求意见。习仲勋首先介绍了起草这一决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随着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这一形势,进一步强调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客观的需要,而且有了比过去更好的条件”,因而,“讨论、通过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是适时的和必要的”。习仲勋介绍了决议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习仲勋还着重强调了贯穿决议全文的主导思想即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也只能是:“努力使全国各族人民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祖国。”与会的不少人士都认真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9月7日,邓力群又把自己关于决议的书面修改意见分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送出书面修改意见时,邓力群还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精神文明决定8月16日的稿子,书记处研究室几个同志和我一道,仔细阅读,认真讨论,多方比较,共同认为比8月3日的稿子改得好多了,同时也觉得,对于十二大、党代会、中央常委讲话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还是体现得不够。我们力求从这方面做些修改、补充。改稿送上供参考。 9月9日,邓小平在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征求意见稿》上批了一句话,说:“在十一页,我删去一处。”删去的这段话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在中国也有约百年的历史,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绝对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这是中央领导同志所再三警告过的。” 9月10日,陈云在邓力群送的书面修改意见稿子上批示:“我同意这个修改后稿子。”同一天,李先念批示说:“启立同志并告耀邦同志:我身体不大好,关于精神文明决议,断断续续看完了。力群同志的修改稿,我也看了,都同意。” 9月13日,就邓力群提出的修改稿,胡耀邦亲自执笔起草一封信,并附上决议起草组的一个说明,于14日联名国务院总理一起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发出。信中说:“我们两人同意起草小组的这个意见:这次精神文明决议不用十二大报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法。”这是因为:讨论中许多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理解极不一致。现在看来,“为核心”的说法,确实不怎么确切,执行起来必然会发生很多矛盾。“为了从理论和我们党的历史实践上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查了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文化性质问题的偏向一节中的三段论述。从这三段论述中也可以得到启示:我们今天仍然不能把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作为全体人民的行为规范。”“这次决议只是不用这个提法,这样处理也是慎重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全会后从容讨论,留待十三大去处理。” 9月15日,邓小平作出批示,对胡耀邦两人提出的意见表示完全赞同。李先念也批示:“同意小平意见。” 9月16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芬兰总理卡莱维·索尔萨谈到精神文明建设时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要同步建设。精神文明的内容是什么,需要明确规定。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们常常忽略社会主义。我们是一个人口很多、底子很薄的国家。每一项政策及其实施都涉及千家万户,涉及10亿人口。照顾到这个方面也要照顾到那个方面,照顾到这个地区也要照顾到那个地区,确实不容易。我们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影响。所以需要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同日,邓小平办公室再次通报,小平同志又看了一遍胡耀邦等两位同志给常委的信,说:“还是照他们两位的意见办。” 9月17日,针对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法引起的争论,胡耀邦特地去向邓小平汇报请示。他说:有的人可能挑起争论,旁及其他。邓小平说:不要紧。实在要挑明就挑明,可以采取表决方法解决问题,少数服从多数。打的是我的牌子,总的倾向是要把我们拉向“左”。这个不行。那么一改,会使人感到我们的政策又变了。现行的路线不能动摇,我最近讲过多次,我们的政策还要放。我们要注意,保持我们的政治稳定。“左”的右的干扰都不理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受到邓小平讲话的鼓舞后,胡耀邦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传达邓小平的讲话。 9月18日,为了避免决议被往“左”的方面拉,尽早把决议稿定下来,邓小平亲自找来邓力群谈话,指出他在几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同意见的严重性,明确告诉邓力群这次对决议草案提意见的方式不好,并建议他第二天开会时的讲话要完全赞成这个稿子。据邓力群后来回忆,谈话时气氛并不紧张,心平气和。他走的时候,邓小平还起来把他送到门口,但“谈话时言辞之尖锐,在我一生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9月19日,胡耀邦主持稿子修改。对于决议不再沿用“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句话,胡耀邦后来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详细说明了理由。 第一点,共产主义思想的含义在不同的范畴中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提法容易引起误解;共产主义思想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不适合;要求全国不同的阶层和人群都用共产主义思想对待精神文明,事实上办不到;这个提法对统一祖国更加不利。第二点,决议稿中明确提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并没有隐瞒和降低我们的最高纲领。第三点,不再沿用十二大的这个提法,合法不合法?由于形势发展和变化,对中央报告中的提法加以修改或不再援引,这种情况在我党的历史上屡见不鲜。第四点,绝大多数同志都没有对这个决议稿不再沿用那句话表示疑义,仅有少数同志主张援引。 9月20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决议稿,一致决定将这个稿子提请六中全会审议。 9月23日,十二届六中全会预备会议召开,议程之一就是分组讨论决议稿。与会大多数人认为,根据这几年全面改革发展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此后几天的分组讨论中,不少同志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起草小组根据意见,于26日将稿子修改结束。27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先后批示:“同意”。 9月28日,在十二届六中全会大会即将表决的时候,中顾委常委、曾长期担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对决议中“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提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建议删掉。他的建议得到一部分同志的赞同,但邓小平从当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作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讲话。他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自由化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方向上去。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搞自由化,就会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没有什么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对我们现行政策、现行制度的对抗,或者叫反对,或者叫修改。所以我们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提法。管什么这里用过、那里用过,无关重要,现实政治要求我们在决议中写这个。我主张用。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10年20年。 胡耀邦也赞同保留决议中的相关提法。他说:保留,对我们当前的局势有利。至于说将来不要给某些犯错误的人戴帽子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再经过多少年的实践,觉得这个名词不恰当,再可以考虑嘛。是不是这一次保持这两个方面基调,对我们的政治局面有利。 最终,在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们党新时期作出的第一个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决议,这是和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决议》共分8个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三)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四)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六)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七)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八)党组织和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决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它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决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所确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同过去那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划清了界限。《决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有力保证。从思想理论上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的问题。《决议》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胡耀邦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为《决议》的形成和通过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曾庆红同志在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他坚持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注意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先后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推动科技、教育、文艺、新闻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网文评论】-中央领导层有两条道路斗争吗?(共三篇)
下一篇:来自扬州的举报信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