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2 07:28: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改革反思(9-9)之九:社会道德滑坡是全中国人民心中的痛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1986年9月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虽然物质财富有了极大发展,但精神文明却令人堪忧,不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了,中华民族原有的优良传统也遭到了破坏,社会道德严重滑坡,一些在毛泽东时代已经绝迹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忠诚危机;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甚至连少年儿童也深受其害,连教育这片圣地也不能幸免,很多事情已经越过了人们的道德底线。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痛。 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位卑未敢忘认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虽然很好,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这就是物质文明的属性。即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物质文明?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不深,研究不够,没有认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本质区别。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说到底,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制约。按照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同理,建设什么样的物质文明,也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明。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的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与这样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树立的是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的是毛泽东思想,弘扬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抑制的是私有制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所以,那时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风尚是好的,人民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社会是充满正气的,丑恶现象、私心杂念根本不敢冒头。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犯罪率和腐败指数最低的国家之一。 而改革开放后,由于在物质文明建设时,没有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区别开来,勿论“姓社姓资”,不管白猫黑猫,客观上造成了“不管什么主义”,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就是好主义的错误认知。于是,改革突破《宪法》规定,突破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底线,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而私有化每时每刻都在销蚀着集体主义精神,产生着个人主义思想。经济是搞上去了,精神文明却掉下来了。就是说,改革推行的“私有化”政策,削弱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然传导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社会道德滑坡,“私有化”才是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开宗明义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那些鼓吹私有化、推行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的人,面对中国社会道德滑坡到今天这种程度,面对人民不得不喝下过去改革酿造的道德滑坡的苦酒,难道还不惊醒吗? 人民期盼着社会道德风尚的根本好转。 教训: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对的,但是一定要区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资本主义发展物质文明目的的本质不同。因为由两者产生的精神文明一个崇尚集体主义,一个崇尚个人主义。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纪念改革开放,必须避免将其庸俗化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