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这个效应,那个陷阱,学界媚洋如此

时间:2018-11-27 14:42:07    点击: 次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肃慎书室主人 - 小 + 大

很多社会经济上极浅明的事实,只因为洋人表述过,就非要点出,否则显得太不专业了,似乎发言权就要被剥夺了。

如修昔底德陷阱、明斯基时刻、刘易斯拐点等等,可以列出长长一串。

如果放着圆周率不称,称为祖冲之率,也一样增加人的记忆负担。

称名,可以不忘本、感恩。但人脑有限,如果记住一大堆人名,也不用干别的了。

所以用这些称谓,无非是要表明自己很专业。

“专业”一词也用滥了。如美军指责俄军拦截舰艇飞机,会污辱对方“危险”、“不专业”。俄军也不辩解,就将“危险”、“不专业”进行到底,美军也无可奈何……

最近有个美籍传教士,27岁,为表达对土著的“尊重”,硬闯人家领地,被一箭射死了。土著的拦截,我认为非常专业!

有话不好好说,人家老外的媒体也不是这样的。明白晓畅、深入浅出的文风,才是专业。有没有发言权,不在掌握几个洋名,而在于调查研究。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城管 一个非法执法的主体

下一篇:中国式相亲,到底是满足了父母还是孩子?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