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05 00:00:1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经济体制改革40年回顾(2-2) 四、“从头再来”? 中国开启资本积累“经典”进程是1994年10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6年2月,政府中央联合调查组开赴山东诸城,对诸城市时任市长陈光,两年内将全市282家国有和集体企业集中实施产权改制,最终卖给私人企业或者原国有企业领导的事件进行调研。政府中央的结论是:诸城的改革方向正确,效果显著。 被称为“陈卖光”的陈光,反而成为了改革的“英雄”。 尽管时隔20年后,陈光对于自己当年的做法后悔不已,但在当时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还在担心因私卖国有资产而获罪的中国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经理们,从“陈卖光案例”看到了政府的“指令”和信心。 从1998年开始,中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开始达顶峰。一时间泥沙俱下,不仅效益不佳、负债累累的国有有企业被卖掉,而且大量效益好、资产雄厚的国有企业也被廉价卖给了企业原来的管理者,甚至有的地方政府以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限时完成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 总资产约折合几亿美元,年利税折合几千万美元的国有企业,往往被作价不足十分之一即被卖给了企业原来的领导。而这些用来购买企业的资金,则是由银行以企业资产为抵押,提供给原来国有企业的领导的贷款。 最终,通过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法,原国有企业的领导们“神奇”地完成了私有化收购。 尽管真正的经济学者对于这种现象表示“难以理解”。一个号称以共产主义为纲领的政党,正在有组织的实施全面实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原先的国有企业领导和政府地方官员一夜之间就变身成为私企老板。这人间奇迹除了归功于“改革”的伟力之外,似乎无法解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因“改制”下岗的职工数量达到了近7100万人。整个中国在一首名为“从头再来”的歌曲中,开始反思这自己的过去. 从头再来?究竟从哪个头再来呢?是1949年还是1921年,又或者是回到1911年呢? 历史给了政府将近10年的思考和发展时间。在经历了1994年到1999年中国经济连续6年增速下滑,名义GDP从1993年的37.3%一路下滑到1999年的6.25%之后,2001年中国经济终于迎来了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历史机遇。 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终于在外资和外部市场的帮助下,摆脱了资本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使得中国经济产生了飞跃式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GDP总量一跃从世界第六,上升为世界第三,总量增长了近2.2倍。 然而,就象当年依托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一样,现在依托西方国家实施市场经济改革也必然付出代价。 从2001年到2008年,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黄金年代里,中国的本土品牌大量消失,几乎所有的工业品类的市场都被外资和合资品牌占领。中国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知名企业纷纷破产,原先那些被私有化的国有企业,进一步被卖给了房地产商,抑或卖给了外资企业。 由于中国本土的产业、技术升级进程被打断,这致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体系变得“无的放矢”。大学生就业难开始出现,科技人员“经商潮”“出国潮”开始兴起。 与此同时,在中国沿海地区,大量以代工生产、简单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发展壮大。 尽管7100万中国产业工人被迫下岗了,但是接近2亿名农民工开始充当起了廉价劳动力。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理论,这叫做中国的人口红利期。中国经济开始重新“补习”西方国家百年前的“经典”——市场经济发展进程。 五、“停滞”还是觉醒? 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也许是冥冥之中安排,更有可能是源于中华文明对于“辩证”“中庸”深入骨髓的千年智慧。 就在中国似乎已经决心放弃“意识形态”,放弃“国有经济”的时候,1998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以及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让中国人下意识地感觉到放弃“意识形态”,放弃“国有经济”的危险。 前者,让中国在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认识到了潜在的危险,从而保留了大量事关国家命脉、产业基础、技术传承,以及金融主权的国有企业。 后者,则让中国的民众和精英,以及政府的领导层从单纯的市场经济和及金融开放的迷雾中看清了历史的真相:原来,一直号称尊重市场经济的美国也不过如此。 从2001年之后,尽管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得到削减,反而得到了加强。 实质上从2005年政府出台《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暂停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之后,中国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已经出现了变化。 相比于之前更多追求效率的市场化改革,政府开始认识到安全与公平的重要性。没有了最基本的公平,效率将难以继续提高,并且这种效率的提高也将十分危险。 来自中国底层社会的抗议、上访、甚至是农民暴动每年数以几十万计。“农民真苦、农民真穷、农村真危险”的三农问题业已出现。 1978年的农村改革红利已经被“吃净”,并且正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在释放完最初的“红利”后,中国经济开始回归“资本原始积累”的经典范式。 在1949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旧三座大山被政府推翻之后,教育、医疗、住房又成为了中国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如果任凭这种对于资本效率无止境的追求,那么,将和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一样,资本的力量不仅将颠覆政府自己,而且也将撕裂整个社会。最终,所有的财富将被来自底层的怒火化为灰烬,中国的精英阶层不仅难以独善其身,而且也无法得到西方社会的接纳。 这是中国为什么从南宋开始资本主义萌芽开始,近千年的事件里无法完成制度跨越的根本原因之一。 政府显然对此一开始并不清楚,更没有把先贤的警告与毛泽东的预言放在心上,认为自己比前人更懂得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可以有恃无恐。他们,太自信了。自信的以为只有他们才掌握了真理,而真理不是任何人能够独占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大资本的兴起,随着社会撕裂与战争威胁的临近,政府和大量的中国精英,甚至是中国真正的民营企业家,越来越发看清了行将到来和已经到来的历史竟然可以如此清晰的“重演”。 在现实面前,“改革”被政府加入了“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内涵。 不但停止了以国有经济产权为目标的改革,并开始转向了对市场经济本身的改革。 对于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政府也从“市场万能论”开始转变为针对自身管理问题的“改进”。 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政府认识到,不仅仅是中国历史,原来美国所谓的“市场经济”也不过是西方经济学者们的口头说教和政治家们的谎言。 一旦危机爆发,无论是民主也好、市场也罢……连号称市场经济的美国居然也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和财政资源去救助、投资企业。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实质?什么是国有企业?原来大到不能倒的就是国有企业,原来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的就是国有企业,关键时刻能够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就是国有企业。 在“历史”和“现实”这两位老师的“教育”下,2012年,政府开始大胆地回归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尽管有些人就像忘记了当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样,早已淡忘了改革开放的“初心”。但是,再次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很多中国的良心精英和人民并没有忘记。 无论是左的教条,还是右的教条,无论是革命的激进,还是既得利益的贪婪,只要是偏离了真实的经济发展规律,偏离了大众的社会需要,造成了国家的割裂,谁就是必然成为下一步中国革命的对象。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经济体制改革40年回顾(2-1)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