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4 08:12:33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司马平邦 - 小 + 大
还是要组织农民 今天我们提到改革开放,首先它是发生在1980年代的农村,按照官方宣传的说法,是安徽省小岗村的18个农民因为无法忍受当时的贫困,于是分田单干了;之后被中央知道,并获得了领导人的肯定,于是这种做法开始在全国推广起来。 后来我们看到中国的农民收入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这一点,我们的主流媒体更多的是强调家庭责任制的实行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促进,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承认了中国农民保守自私的精神特质不能改变,中国农民只有回到小农经济时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改造自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所以也只能以此为基础刺激其积极性发展,而这最后却直接导致了近年来人们放纵自私心理造成的严重道德危机。 我以为,这个流行了40年的说法本身是严重不全面、不准确的。如果你曾在农村呆过,熟悉中国农村的实情,或曾经去听农村的老人们聊起当年的劳动经历,他们都在说当年的劳动是非常辛苦的,单干后很多人在冬季都会在家猫冬取暖,而在大包干之前的集体化时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农民每到冬天都会被组织起来给地里铺砂修渠。而在我们东北三省,在我小时候,每到冬天,农民都会被组织起来为春播积肥育种,这个侧面足以说明农民当时的勤劳和农村当时的繁忙。而且事实上当年的农业产量除了3年自然灾害时期(顺便说一句,由于某些势力的舆论攻击和干扰,这一时期的死亡人数被极其不公正地夸大了)以外一直是不错的,每年秋天喜获丰收的消息也一点不会少。 而现在很多农民和知识分子之所以感觉是由于单干让农民吃饱了饭,是由于当年在农村实行单干的同时,国家采取措施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现在,中央又及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这一理念的核心无疑还是农村产业的振兴,而农村的产业振兴和扶贫关键处在于,短期要依靠社会各层面的公益性支持,长期看仍在于要走好集体化的道路。所以土地流转等做法仍然可能出现利益冲突问题,而根本的做法还是应该努力把现在还有农村生活的农民组织起来。 2018年秋天,中国有了第一个所谓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执政党要设立这个节日呢?从侧面证明,要想振兴农村和农业,必须进一步组织起农民,让足够的劳动力留在土地,让足够的消费力产生于土地,我相信这些判断在接下来的几年还会陆续得到证明。 而组织起来的中国农村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除了对外贸易之外的另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这更有利于应对如中美贸易战这样未来的经济困难,也会极大地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扭转城乡差距的扩大趋势,更能有效缓解大城市资源供应紧张的形势。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西门庆原来是优秀民营企业家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