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思改开 > 文章

以“学伴门”为契机,反思留学生管理

时间:2019-07-14 16:00:0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近期,有关山东大学留学生的“学伴”项目惹来争议。本来,在7月7日的回复中,山东大学对“学伴”项目力陈正确,并且指出全国还有大学有此项目。而直到今天,7月12日,山东大学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舆论争议再次回应,一方面继续主张该项目,因为深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也表示将进行“全面评估”,不断改进工作。

对留学生安排“学伴”,这本身无可非议。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求学,人生地不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有差异,而能够有一个本地的同学作为伙伴,将会有助于留学生很快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学伴”项目,在国外很多大学都有。不过,主要以“同性”为主流,偶尔会有异性学伴。

这倒也能理解。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刚脱离了高考的沉重压力,步入自我管理为主的大学阶段,青春年少情窦初开,很容易将感情升华为爱情。本来指望着相互帮助,尽快帮助留学生适应异乡异国生活和大学学习,可要是谈起恋爱来,不就是事与愿违了吗?

尤其是,国内严厉的中学教育,在学生们的性教育方面缺失不少。要是因为“学伴”关系,特别是面对性格多数外向奔放的外国学生,很容易会出现意外事件。从“学生贷”就可以看出,国内学生的自我控制力或者说识辨能力还是比较差一些。再加上,国内各高校,也包括教育部或者很多省份都有对留学生的高额“赞助资金”,使得留学生,虽然在国内各高校是学生,实际上收入水平远远高出普通工薪族。

如此,也就有了很多的有关留学生的八卦传说。当然了,文字的影响力毕竟是有限的,要知道,来自留学生的说法,特别是流传在网络上的各式视频或者照片,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在国内各高校的留学生良萎不齐,各种乱七八糟的行为,已经无法让公众忍受。

就说这2018年的山东大学的1对3的“学伴”项目吧,用学校的说法,这样的“学伴”项目,深受留学生,也包括国内学生的喜爱。从山东大学流出的照片也能看的出来,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都是喜笑颜开摆着POSE合影留念。只是,让公众诟病与愤怒的是,这些留学生的“学伴”几乎都是女学生。而更多的网络照片显示出,这哪里是给留学生的“学伴”嘛,几乎都是“女朋友”,甚至有更难听的说法。

为了突显我国的盛世大国地位,为了彰显我国教育“优势”,更为了实现我国大学的国际性,大力招收各种各样的留学生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强调抓手之一。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国内的北大清华连续多年招收的留学生有不少是华裔,以至于流传的说法是,只要是外国护照,清华北大随便上。当然了,这样的说法是有点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国内各高校在招收留学生上的“门槛”并不高。

而且,当前端高校招收国际留学生之后,后端的高校不惜降低条件,相当低身段的招收留学生。而这就是国内各高校留学生综合素质多样化的原因所在。曾经有个段子,说是巴基斯坦一个留学生在国内留学,后来又陆续将全家接了出来留学,反正是有钱挣,不用上班。另一个段子说是,津巴布韦的某留学生,不但自己在中国留学生活“富裕”,而且还有余力接济家人,将留学当做了谋生“手段”。

前几天,在福州街头有位留学生骑电动车带人,被交警制止后,连续推搡5次交警,结果后来被群众阻拦。我不是说对此留学生的处理,而是说,一个留学生不但拥有电动车,而且还带着女朋友逛街,支撑他在中国如此“富裕”的基础来自哪里呢?

当然了,国内给留学生的待遇太高,尤其是我国如此“重金”招收留学生到底有没有必要?培养了解中国文化的“朋友”,培养对中国友好的“朋友”,让我国的软实力与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也让我国各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匹配我国世界第二综合体的地位。一盘很大的棋局,的确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我们能看到的是,好虚荣好面子的国内留学生制度日益极端。

刚刚有个爆料,说是山东大学在2018年,有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车祸住院,为此大学招募了25名志愿者,承担了交通与餐费,来照顾这位住院的国际留学生。真的是好生羡慕?只是因为有外国护照,就能来到中国低“门槛”的留学,享受高额的“经济”补贴,而且还有“超国民”待遇。这是何等的国际主义精神?说到这里,不由得我很是感慨,国内有大量的自费者,去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留学,除非能够拿到奖学金的以外,几乎都需要付出真金白银来确保留学顺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自我国的自费留学生,成了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机构的重要收益。

两相比较,突显了我国留学生制度的被动性。处处优先留学生,不但低门槛不说,而且在生活保障上、在学习要求上,更是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长此以往,骄纵了这些所谓的留学生,也严重伤害了国内大学教育的平等性。就如现在,人们之所以对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吐槽,不是说有阴谋有目的,而是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国内对“洋人”的超高国民待遇,对留学生低门槛招收和处处优先照顾的不满。

教育讲究公平。若是国内的私立高校,愿意如此优待留学生,这本身是私立学校“股东”们关注的问题。但是,国内的各公立高校,到底该如何培养大学生,到底该如何使用公立的教育经费,到底按照啥样的考核指标,这似乎应该是公开的,也应该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置喙”吧。至少,在留学生制度上,如今国内公立高校的这场扩招留学生,令人费解不说,更是棋太大怕会扯了淡吧。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迎 春:答“中国经济学”

下一篇:泄露举报人信息,咋公正调查?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