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7 17:10:50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7月25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介绍,要想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最重要的是适龄婚育……#女性22到28岁生育最佳#……因为卵巢功能的衰退,女性在35岁以上出现异常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符合科学的话,未必就是不招骂的话,果然,数万条评论阴阳怪气,很不和谐。 所谓最佳育龄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这么普通的常识还要拿到大会上来重申,用意一目了然,结合我国生育率一蹶不振的背景,无非是又一次官方催生。 父母催生已经够让人厌烦,官方催生则更甚。父母起码还能有些实质性鼓励,譬如“我帮你们带娃”等等,而官方只会硬催,甚至还夹杂着恫吓,譬如“35岁以上出现异常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等等,好不容易才下决心的大龄女士是生还是不生?明知现在高龄产妇很多,这不是让人堵心吗? 而且科学这个事情,似乎也并不恒定,在一定范围内也被揉捏了好几次了。当年提倡晚婚晚育的时候,好像也是拿科学说事儿,说是有利于优生优育,说是妇女24—29岁顺产率最高,出生的健康婴儿数也最多……同最新的建议年龄相比,虽然大致差不多,但是总体延后一到两岁,恰好与当年提倡的晚婚晚育年龄匹配(妇女23晚婚、24晚育)。 这么多年,科学发生了微妙的变迁,而人们的想法和社会环境,已经翻天覆地。现在养孩子太贵太难了,就连成年人自己生存也太累太难了,小孩子的生存模式,也是从起跑线就开外挂了……这样一个压力山大的环境,把孩子带到世上都觉得对不起TA了。 对女性而言,尤其更难,22到28岁是最佳育龄,可也是求学和就业最关键的时期,竞争这么激烈,两者难以得兼。有些人啥都不耽误的,可能是拼爹,而普通人只能拼自己的老命。 现代女性不想牺牲事业,也不敢牺牲事业。我们处于有史以来最为拜金的时期,没有钱寸步难行,没有钱毫无尊严。全职主妇得不到尊重,福利也得不到保障,社保、养老金都不能共享,完全靠对方养,抵御风险能力极差,这一切没有配套体系来托底。 现在也算坏时代中的好年景,机会多,同为二三十岁的青年,有人菜市场讨价还价,有人满世界飞来飞去,差别就在于二十岁的黄金年龄,有没有去努力奋斗,来跃迁到更好的阶层和生活状态。 在此背景下,生育期的延后是必然的,对职业女性来说,35岁以上的高龄生育都愈来愈司空见惯,我们的专家要理解,要协助,不帮忙就算了,起码不要恫吓,甚至诅咒。科学以人为本,如果缺失了这一点,即便符合科学也讨人嫌。 最佳育龄不只是个科学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设计怎样的模式,就会有怎样的适应。在一些高福利国家,生育意愿还是可以的,起码育龄夫妻不怎么恐生,基本都是追随自身意愿,而不是被外部环境所逼迫。选择不生的有,但一生就生一串儿的也很多。能让百姓有这个选择的自由,国家也就算尽到责任了。 而我们,确有一部分青年是不想放弃个人自由而选择不生,但也确有不少青年尤其是女性,是因为恐惧而不敢生,能把这部分被压抑的生育意愿释放出来,国家也算尽到责任了。 那该怎么样呢?其实国外有很多现成的经验。譬如一人工作可以带起全家的社保,譬如离婚可以分割养老金,譬如一生孩子国家就大把发钱送温暖,送到有些要求不高的家庭可以靠生孩子来谋生……如果这样的话,咱们的生育率还是可以涨一涨的,完全不必扯啥子科学。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它换一次包装,你就上一次当?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