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4 09:44: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从网上的献花看文革终见成效 自76年10月以来,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一泻千里。其实,毛泽东生前也多少有心理准备。毛主席在67年对阿尔巴利亚访华团有关文革性质的著名谈话中就说过:谁胜谁负,尚未分晓。在他晚年,对文革七三开的评价,当时被人认为是谦虚,其实是毛对文革的实际评价。毛泽东是大革命家、大军事家;他高出前人的地方,就是他将革命看成历史的战役,文革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战略意义的空前大战役。像这样空前的战役,当初发动时,革命派和走资派都感到突然,是受潮流冲击才逐渐自觉居于那一边,而形成对垒。阵线模糊,实际就是比赛双方的自觉性。就阶级自觉而言,既得利益的走资派本来就是有成熟政治经验官僚,刘、邓、陶等措手不及,接连败下阵来,就改变了策略,隐蔽自己的身份;但缺少觉悟的造反派,在夺权后立即分裂和分化,彼此敌对,造成文革的可发不可收。有毛泽东在,局势当然可以掌握;但这场大战役就反修防修总目标而言是成功的,但在培养接班人这个方面,并没有造就出能够肩负起前进重担的坚实队伍,这是毛泽东所担心的,也是他在晚年所说的“腥风血雨”的心情,希望后继者好自为之。 华国锋的政变、邓小平的复辟,革命的大倒退,对眼光远大、心胸宽广的毛泽东来说,他虽然不会感觉十分意外,但也高兴不起来。第一次让毛泽东开心的,是江青、张春桥在审判场上的表现,他所培养的接班人不负期望,在敌人嚣张的时候,打了漂亮的一仗。这一仗,已经体现了文革的成果;没有文革,那来这样的阶级觉悟,那来这样的大无畏英雄正气。 这一次的江青纪念馆献花献花,毛泽东就更开心了。因为他所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毛泽东对革命的信心建立在对群众觉悟的信心上。群众路线是毛泽东革命的生命线,也是毛泽东心胸所以无比宽大的原因。毛泽东在文革初期曾讲过文革的目的:运动当前的目标是整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但长远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毛泽东的这个讲话,所有参加文革者都会背下来,可是,在现实的考验时,却老是忘记。表示出人民的觉悟还不够了解文革的意义。也是文革的不足。 人们在胜利时所学不会的,却在失败后学会了。献花的行为,为文革补课,人们觉悟了,真正懂得文革的意义了。毛泽东所等待的,这一时刻,终于来到了。毛泽东的高兴是可以想见的。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不许效法孔老二开历史倒车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