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26 12:09:3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纪念新中国第一位农民副总理陈永贵逝世34周年 "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那山下边,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平展展层层那个梯田平展展....." 上世纪60年代,这首著名的农业学大寨歌曲《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郭兰英的演唱中风靡全国!如今再听,依然有着一代人心中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响…… 农业学大寨的歌曲,依然如此熟悉,这些歌曲里,有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农民副总理——陈永贵! 今天,是陈永贵逝世3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在农业学大寨的老歌里,共同缅怀这位“功盖虎头,绩铺大地”的农民副总理。 他,6岁时沦为孤儿,给地主放羊;26岁时便取得全村人的信任,成为大寨村的代表人物;28岁时,他便与八路军建立了经常性联系,还曾因为给八路军通风报信,被日本人抓进警察所。那时,陈永贵身体壮实,声音宏亮,条理清晰,长着一张纯粹的山区农民的脸,一看就是农地里的好把式。 他对大寨周边的地形地势了如指掌,常为八路军出谋划策,与他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个农民不简单! 昔阳解放后,陈永贵和当地的贫苦的农民获得了新生,按照中央计划,村里成立起了互助组,他拒绝了“好汉组”的盛情邀请,和妇女老少们组成了“老少组”,作为大寨一流的农活把式,他带领组员干过了“好汉组”,从此,陈永贵的名气与日渐增。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动“正太战役”,32岁的他到前线去支前,获得了“支前模范”的称号,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共产党组织里的荣誉。 1948年,已经33岁的陈永贵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大寨党支部副书记。 1952年,陈永贵成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当时的中国还是以农业为主,像大寨一样贫穷的村寨多不胜数,如何能让农民尽快吃饱饭,过上好日子,是当时毛主席思考的问题。 而怎么才能让大寨长出吃不完的粮食?是陈永贵也在思考的问题。 在多方学习请教之后,他带着乡亲们雄心勃勃地搞了个十年造地计划,他们开山造田,平整土地,修建旱井。最终,贫瘠的石山,出现了梯田,大寨村的亩产,从200斤增长到700斤! 如今,人们依然记得当年“三战狼窝掌”的经典大寨故事。 1963年的大洪水,给了陈永贵又一次创造神话的机会。他拒绝了上级的援助,率领大寨人又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粮食产量。这使得陈永贵的名字更加响亮了!朴实勤劳的他,成了全国的榜样。从此,这位聪明而富有实干精神的农民,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来到了中央领导人的身边! 毛主席非常欣赏陈永贵的朴实坚毅。 毛主席和周总理高度赞扬和表彰了陈永贵,他是个是个战天斗地的英雄! 从偏远山村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国务院副总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对于他,很多人充满了不认可,认为陈永贵是因为劳模,当上了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然而,当我们仔仔细细的回归历史,挖掘细节,审视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在毛主席、周总理目光中发现,在历史潮流面前,陈永贵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智慧和朴实的性格,这才是成就这位农民总理的真正原因。 从此,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多了一位扎白毛巾的副总理,他至此位高权重,却坚持在地里劳动,不拿国家工资,每天扎根土地,研究农业生产,后来的陈永贵就为这个他热爱的国家一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6年3月26日,这位农民总理走完了传奇的一生....自始自终,陈永贵没有因为担任副总理而改变他的农民身份。 临终时,他说过:人总是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 在对于陈永贵一生的总结和评价里,有这样一句: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这句话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奉献!奉献是什么?那就是把自己能有的一切无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来奉献国家,造福于民,用之于民。 当农业学大寨的老歌响起,那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火热干劲依然感染、鼓舞着我们!告诉我们:当今中国需要这种实干精神!这种精神永贵!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纪念魏巍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下一篇:真得好想您--毛主席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