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5 09:50:44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力量时评 - 小 + 大
12月3日,浙江海宁的龙洲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出现污水罐体坍塌事故,目前已致4人遇难,16人受伤。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涉事公司曾因未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数量和流向等多次受到行政处罚。(新京报12月3日) 其中,2015年6月,其因“货物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被海宁市道路运输管理所处罚;2016年9月,因税务问题被海宁市地方税务局处罚;2017年10月因超标排放废气被海宁市环境保护局处罚。此外,上述公司在2018年7月因超标排放废水被海宁市环境保护局处罚;2018年8月因未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数量和流向被海宁市公安局处罚。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劣迹斑斑”的公司,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每年都会出现违法规违法的严重问题。而就在2019年将要结束的时候,就又发生了这起致4人遇难的重大安全事故。如果将这家公司的被罚记录制作成直观图表的话,就会发现,所出现的问题一次比一次大,后果一次比一次严重,直线上扬,不折不扣,就是一个“问题大户”,而将这些事故汇总在图表上,就是一幅发生事故的路线图,显示着每年的“打卡签到”。 在今年2月,对企业监管方面,国新办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今后要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机制。其主要内容就是,在信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概率,对守法守信无事的企业不打扰,对没事的企业不检查,这是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需要。 但同时也强调,对有问题的、有投诉举报的、风险高的企业,随时都要查。对风险高、信用差、投诉举报多的提高抽查概率,提高监管的精准性。以问题为导向,对群众投诉举报、政府转办交办的途径反映的违法违规的个案线索要实施检查处置,对涉嫌违法的予以立案调查,织密监管网,提升监管执法的效能和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对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 然而,从这家问题大户企业可以看出,实施处罚的都是当地对口的相关监管部门,但问题是,一次又一次的处罚,却不能遏制这家企业一而再,再而三的违法违规呢?显然这是因为,当地的每个监管部门都是一个方面的管理者,它们在执行完自己的权界时,与其它监管部门之间并不能形成共享共用企业被处罚息信的链条。换言之,虽然每个部门都对这家企业实施过处罚,但由于信息孤岛的隔绝作为,无法形成企业的信用档案,使得每个监管部门都不能描摹出这家企业的完整画象,以至无法对这家危险企业形成精准监管的“利剑高悬”。 因此,这次浙江海宁污水罐体坍塌致4死亡的事故,并不是偶然的事故,而是长久以来,多种违法违规不断累积、并从量变到质变过程的必然结果。这家涉事公司曾多次被罚,但每一次都没有起到举一反三应有的警示效果,相反,企业的内部管理却更加松散和懈怠。由此,外部监管不能精准化,内部管理又难以实现自律的制度化,两方面之合,也就潜伏下了长久的累卵之危。 对企业的监管,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综合工程。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既不能动辄就把没什么事的企业查个底掉,或无端地打扰它们增加没必要的负担,使它们陷入无限疲于应对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靠企业的自律来完成对自身安全管控的提升,尤其是对那些有过“前科”的企业,不同方面的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起企业的信用档案,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孤岛互通企业“病历”,并实施“综合会诊”,给那些高危企业描摹出完整画象,以利于促进“精确制导”实现利剑高悬的震慑力。而打破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国家多元部门对企业的连锁联治,也是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更加完善社会理治体系建设的题中之意。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未成年犯罪不入档,谨慎设计细考量
下一篇:华为制造251,杀鸡儆猴是目的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