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3 08:14:4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八年前报道过的“硫磺八角”仍随处可见,无硫八角销往国外 广西是我国八角的主要产区,据@新京报调查21日报道,如今,广西的八角市场正在被违规的“硫磺八角”吞噬,记者将在市场搜集到的硫磺八角样品送检,结果显示,二氧化硫超标16倍多。 八角是一种干制品,传统加工方式是将生果水煮后,晾晒一周至九成干,俗称“水烫果”,广西最大的八角交易市场高峰市场内,十几吨一堆的八角随处可见,市场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有商家表示,广西降水量多,日照偏少,用硫磺熏制,缩短工时、降低成本。 对于硫磺超标一事,商家彼此心知肚明,“无论拿哪一批(去检查),都会有400%以上的超标。”然而,多年来,这样的硫磺八角一直在销售。 事实上,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曾以“广西用硫磺熏八角成潜规则 未熏硫八角销往国外”为题揭露过此类乱象。 据广西新闻网报道,2012年9月,广西食品安全办召开专题会议,针对一些地方使用硫磺熏制八角的情况,在全区展开硫磺八角的专项整治行动,并联合林业、卫生、质监、公安等部门进行全面整治。 然而,时隔八年之后,“无硫八角只销往国外、国内市场上能找到一颗算我输”的现实让人痛心。 李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在高峰市场,硫磺八角泛滥的情况已有时日,商户们对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早已习惯。不久前,自己曾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当地硫磺八角泛滥的问题,但得到的回复是“取证难、不好管”。 监管的失位在高峰市场已经凸显。8月下旬,新京报记者多次探访该市场发现,除了入口处的两名保安,记者从未看见过管理人员的身影,很多商家甚至不知道市场管理人员的办公地点。 在高峰市场的公示栏里,还贴着2015年10月1日发布的通告:为维护经营秩序,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严禁在香料中心内销售、存储硫磺超标八角等不合格食品,一经发现,立即举报并驱逐出场。 这张5年前的告示,对八角商来说并没有警示作用,每天,载满硫磺八角的货车照常往来市场。 从报道来看,这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之所以能“长演不衰”,与当地有关部门松弛懈怠的监管有莫大关系。正是在商户“胸中有对策”、市场“提前打招呼”、监管“睁只眼闭只眼”的大环境下,“硫”动的八角成了“房间里被视而不见的大象”。 卖相好、工时短、价格便宜,硫磺八角渐渐“霸占”了高峰市场。批发商为了逐利,仍然会采购硫磺八角。 一名谢姓老板坦言,如今的高峰市场90%都是硫磺果。因为二氧化硫超标,这些八角只能通过批发卖给各地商户,销往各地的饭店、食堂、私人小厨房等,这些商家需求量大,也更喜欢购买便宜的硫磺果。 有商家透露,大部分的无硫八角,主要是出口国外,因为出口的八角都需要检测,形式质检报告。 对此,有网友评论: 并非生产者专坑国人,是我国监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形同虚设。只拿工资不干工作。 “漠视群众利益”的大会天天开,不如多去下面暗中走访一下。 还有网友评论:以前听见有人说这是一个互坑的时代,还不愿相信,现在看,这还是个互毒的时代食品安全,生命健康,岂能儿戏。 八角几乎是绝大多数国人厨房必不可少的一剂传统调味料。 硫磺熏制八角,摄入过量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产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长期过量摄入则会引发慢性中毒,对民众身体健康潜在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也因如此,无论从公共卫生安全还是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当地有关部门痛定思痛,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堵上监管漏洞,收紧监管防线,就变得刻不容缓。 八角虽小,安全事大。筑牢监管的防线,民众才能重获“舌尖上的安全”。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