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30 21:14:1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西安临产孕妇网上求助竟被骂添乱 12月29日,怀孕9个月接近预产期的一位河南孕妇,在微博上讲述自己滞留西安的困境,一方面滞留的压力大,另一方面离开西安返回老家洛阳的诉求无法落实,卡在疫情封城的处境中左右为难。 目前为止,还没有社区或防疫部门出面回应,孕妇的说法有待核实,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她的诉求需要认真对待。 按照该名孕妇的说法,她将情况反映到街道,街道表示离陕证明没法开,因为负不起这个责任。 她好不容易打通12345,得到的答复是无法离陕。就是说,根据孕妇自己探听的消息,满足她的离陕请求有很大难度。尤其是西安目前正在利用“城市静下来”的时机,摸清传播链,抗疫处在关键阶段,开口子有点难。 从媒体报道的新闻看,该名外地孕妇在西安滞留的经济压力大,说身上只有几百块钱。按照孕产妇分娩的一般操作,都是预先在定点医院挂号,若临盆再去一个陌生医院,按照程序来说也是一个大难题。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不离陕的前提下,收留该名孕妇,可能要打破常规,在经济上有所扶持也是一个考虑。 换句话说,外地孕妇滞留执行严格防疫规定的城市,在充分考虑配合防疫措施的情况下,能否建立一个面对特殊就医人群的通道,让这些急需医疗帮助的人的诉求能充分被听到,尽可能地满足,理应成为完善防疫部署的内容之一。在此前一些城市的抗疫经验中,有过这方面的不少经验,可以借鉴。 在这名洛阳孕妇发出求援声音之前,西安有一名学生于26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过发烧就医难的经历。该名学生发高烧到39度,反映到社区后让他打120,但120很难打通。因为执行封禁,他无法使用滴滴。最后是熟人从外面打车接他到医院,但跑了6家医院都被拒诊,不接受发烧病人。一直跑到第七家医院,才侥幸得以入院治疗。 他将这次经历写下来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提出的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西安的医院不接收发烧病人?当然,他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需要有关部门核查事实,但他的困难遭遇引发外界对西安防疫的不解,也是事实。 洛阳孕妇与本地学生就医难,从防疫规定的角度也许好理解,比如防疫局面严峻,确保病毒不外溢,必须执行严厉的城际隔离政策。药房禁售退烧药以防止有疑似新冠症状的延误时机,医院不接收发烧病人是为了防止挤兑医疗资源等等。从这两个例子看,起码是防疫政策的知晓率有待提高,知晓才能让居民协作。 孕妇与学生在发现自身难堪遭遇后,第一时间打公共求助电话,但打不通,这个情况可能反证出他们这类特殊的就医需求,既然特殊,最好能利用某种分流机制,将这类就医诉求区别开来,进行专门的处理。 从新闻看,西安最近也有孕产妇求助得到帮助,顺利分娩的新闻,可见医疗资源是有,就是需要充分衔接。 如果真像那位学生所言,买不到退烧药,打不到120,一旦没有熟人帮助,就可能陷入死循环:执行防疫规定吧,就只能听天由命,心有不甘吧,又找不到公共救助。洛阳孕妇心急火燎地希望得到帮助,是不是离陕可以讨论,这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项,关键是怎么纾解她可能滞留产子的现实难题。 说句实话,即使她不离陕,仍旧在西安,也应该得到与她情况相称的医疗援助。这毕竟是个案,防疫是头等大事,可只要细化防疫政策,将特殊人群、特殊需求区分出来,甄别出来,等于在社区的防疫工作中增加这一条,也不是办不到的事。其他城市有过成功实践,证明对抗疫大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西安是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西部大都市,突如其来陷入疫情的挑战,紧急上马严格的隔离措施,为铺开有效的防疫措施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抓大放小”,先稳定防疫基本面再去全力扑灭疫情,这种做法是应该被理解的。 与此同时,根据缓急和防疫节奏,将特殊就医需求、专门的隔离照顾办法落实好,也是防疫的基本内容。 尽管个案求助引起了很大的舆论反响,但就像人们在南京疫情时看到的那样,尽管防疫早期调动资源应对几百级甚至千万级人口大城市的疫情,有一个政策落实的痛苦时段,但一旦政策按需制订,并自下而上得到充分贯彻,可以很快掌控防疫局面的主动性。孕妇的求助微博下面,有一些不理性的声音,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孕妇的求助不是添乱,而是为精准防疫提供了参考。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