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恩列斯著作 > 综合其他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恩列斯著作 > 综合其他 > 文章

如何理解革命导师著作里的“民主共和国”

时间:2019-02-27 08:31:14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风雨如 - 小 + 大

如何理解革命导师著作里的“民主共和国”
 
一、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民主共和国”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还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
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民主共和国”有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时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这要联系上下文以及他们的一贯思想加以判断,是不可以望文生义的。
马克思说:“继路易-菲力浦的资产阶级君主制之后,只能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说,以前是由资产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在国王的招牌下进行统治,今后将由全体资产阶级借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592页)
这句话明确地使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不会使我们产生误解。但是,有的时候,革命导师的论述不是这样明确。
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只有在共和政体下才能进行到底。”(《致爱·伯恩施坦》,1883年8月27日于伊斯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657页)“民主共和国并不消除两个阶级的对立,相反,正是它才提供了一个为解决这一对立而斗争的地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72页)“国家的最高形式,民主共和国,在我们现代的社会条件下正日益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最后决定性斗争只能在其中进行到底的国家形式,——这种民主共和国已经不再正式讲什么财产差别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173页)“如果说有什么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法国大革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1891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412页)“马克思和我在40年间反复不断地说过,在我们看来,民主共和国是唯一的这样的政治形式,在这种政治形式下,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斗争能够先具有普遍的性质,然后以无产阶级的决定性胜利告终。”(《致卓·博维奥》,1892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2009年版,第443页)
以上论述,对“民主共和国”没有“资产阶级”或“社会主义”的定语,这就需要我们仔细甄别了。笔者联系上下文,初步判断,这里所说的“共和政体”、“民主共和国”,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列宁说“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而获得胜利的社会所采取的政治形式将是民主共和国,它将日益集中该民族或各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力量同还没有转向社会主义的国家作斗争。”(《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367页)这里的“民主共和国”虽然没有冠以明确的定语,但是,我们细读整句话,就可得出结论,这里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
 
二、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最方便舞台”等论断表达了什么意思?
马克思说:“庸俗民主派把民主共和国看作千年王国,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正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就连这样的庸俗民主派也比这种局限于为警察所容许而为逻辑所不容许的范围内的民主主义高明得多。”(《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315页)
恩格斯说:“民主共和国并不消除两个阶级的对立,相反,正是它才提供了一个为解决这一对立而斗争的地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72页)“如果说有什么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法国大革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1891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412页)“马克思和我在40年间反复不断地说过,在我们看来,民主共和国是唯一的这样的政治形式,在这种政治形式下,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斗争能够先具有普遍的性质,然后以无产阶级的决定性胜利告终。”(《致卓·博维奥》,1892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2009年版,第443页)“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能够在其中进行决战的唯一的政治形式。”(《未来的意大利革命和社会党》,1894年1月2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454页)“对无产阶级来说,共和国和君主国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致保·拉法格》,1894年3月6日于伦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734页)
列宁说:“社会民主党是从历史观点来看待‘推崇’资产阶级制度的。……它从来不讳言,而且永远不会讳言,它推崇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制度,是同专制农奴制的资产阶级制度相比较而言。不过,它是把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当作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来‘推崇’的,把它当作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最方便的舞台来推崇的,它推崇的不是资产阶级的监狱和警察、私有制和卖淫,而是为了对这些可爱的设施进行广泛的和自由的斗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1905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10卷,第25页)“我们赞成民主共和国,因为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无产阶级最有利的国家形式。”(《国家与革命》,1917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18页)“‘……如果说有什么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法国大革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恩格斯在这里特别明确地重申了贯穿在马克思的一切著作中的基本思想,这就是:民主共和国是走向无产阶级专政的捷径。因为这样的共和国虽然丝毫没有消除资本的统治,因而也丝毫没有消除对群众的压迫和阶级斗争,但是,它必然会使这个斗争扩大、展开、明朗化和尖锐化,以致一旦出现满足被压迫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必然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对这些群众的领导得到实现。”(《国家与革命》,1917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67页)
以上引文提到了“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斗争的地盘”、“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唯一的这样的政治形式”、“在其中进行决战的唯一的政治形式”、“现成的政治形式”、“最方便的舞台”、“对无产阶级最有利的国家形式”、“走向无产阶级专政的捷径”。——由此可见,革命导师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有条件加以肯定的。
对列宁所说的“最方便的舞台”、“走向无产阶级专政的捷径”等,有一些同志不能理解。其实,这里也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列宁这里所说的“最方便的舞台”、“捷径”,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相对于“专制农奴制的资产阶级制度”而言的。在“专制农奴制的资产阶级制度”之下,无产阶级无法使阶级斗争“扩大、展开、明朗化和尖锐化”,因而,这是一条更加漫长、更加痛苦的道路,是无产阶级开展阶级斗争的“不方便”的舞台。反过来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不就是“方便的舞台”和“捷径”了吗?
但是,这不等于说,无产阶级只能坐等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到来,才能开展革命运动。根据列宁的一贯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资产阶级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斗争,无产阶级必须亲自参加,并争取斗争的领导权。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即使面临现成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体作为无产阶级斗争“方便的舞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要学会利用这个舞台,而不能在这个舞台上迷失方向,最后当了资产阶级的尾巴。19世纪、20世纪西欧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走向低潮,就是前车之鉴。
 
三、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为什么一方面肯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方面又批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呢?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民主”的一面,又有“专制”的一面。它既在一般情况下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又会在关键时刻暴露出它镇压无产阶级的本来面目。
我们先说它“专制”的一面。
马克思说:“六月起义者的失败,固然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奠基和建立准备和扫清了基地,但同时它也表明,欧洲的问题并不是争论‘共和国还是君主国’的问题,而是别的问题。它揭示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里是表示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593页)
恩格斯说:“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反杜林论》,1878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753页)“实际上,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法兰西内战·序言》,1891年3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13页)“共和国像其他任何政体一样,是由它的内容决定的;只要它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它就同任何君主国一样敌视我们(撇开敌视的形式不谈)。”(《恩格斯致保·拉法格》,1894年3月6日于伦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列宁说“议会制度并没有消除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阶级压迫机关的本质,而是不断暴露这种本质。”(《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17卷,第16—17页)“实际上,专制制度也好,立宪君主制也好,共和制也好,都不过是阶级斗争的不同形式,而且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一方面,这些形式中的每一种都要经过它的阶级内容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另一方面,从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本身)丝毫也不消灭从前的剥削阶级的统治,只是换了一件外衣。”(《社会革命党人怎样总结革命,革命又怎样给社会革命党人作了总结》,1909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17卷,第321页)“我们说任何危机,是因为不仅在战争的情况下,而且在每次发生严重的政治罢工时,无论是‘封建的’德国,还是‘自由的议会制的’英国或法国,都会立刻以各种名义实行戒严。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头脑健全、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怀疑的。”(《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266页)“不仅在战时,而且无疑在任何政治形势尖锐化的时刻(更不用说群众起来采取某些革命行动的时刻了),最自由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也总是要用解散合法组织、没收经费和逮捕领袖以及诸如此类的‘实际后果’来进行威胁的。”(《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273页)“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不仅在议会制的立宪君主国内是这样,而且在最民主的共和国内也是这样。”(《国家与革命》,1917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43页)“在最民主的共和国内,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恐怖和专政居统治地位,每当剥削者开始感到资本的权力发生动摇时,这种恐怖和专政就会公开表现出来。”(《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35卷,第263页)毛泽东说:“像现在的英、法、美等国,所谓宪政,所谓民主政治,实际上都是吃人政治。这样的情形,在中美洲、南美洲,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国家都挂起了共和国的招牌,实际上却是一点民主也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0年,《毛泽东选集》第2卷,1966年版,第694页)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特征:在阶级斗争没有尖锐化的时候,它们可能不会“把刺刀提上日程”。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政治罢工时”,一旦“政治形势尖锐化的时刻”,一旦“群众起来采取某些革命行动的时刻”,一旦“资本的权力发生动摇时”……它们就会“实行戒严”,就会“解散合法组织、没收经费和逮捕领袖”,就会实行“恐怖和专政”……
革命导师的论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专政,就是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并且在关键时刻镇压无产阶级的机器,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无论资产阶级的御用文人用多少花言巧语来隐瞒这一事实,也是隐瞒不了的。为此,革命导师们曾经同各式各样的“庸俗民主派”、“市侩民主派”进行了无情的斗争,这种斗争一直延续到今天。
下面,再来说它“民主”的一面。
列宁说:“资本主义各不相同——既有保留无数特权残余、带给群众苦难最重、最反动的地主半封建的资本主义,也有最民主的、带给群众苦难较轻、保留特权残余极少的自由农场主的资本主义。”(《土地规划和农村贫苦农民》,1913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24卷,第6—7页)“我们赞成民主共和国,因为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无产阶级最有利的国家形式。”(《国家与革命》,1917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18页)“恩格斯说,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之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但这决不等于说,压迫的形式对于无产阶级是无所谓的,像某些无政府主义者所‘教导’的那样。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采取更广泛、更自由、更公开的形式,能够大大便于无产阶级为消灭一切阶级而进行的斗争。”(《国家与革命》,1917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31卷,第76页)
毛泽东说:“世界上的资本主义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反动的法西斯资本主义,一部分是民主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84页)
以上论述告诉我们:第一,资产阶级国家的国体是一个问题,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是另一个问题,二者不能混淆起来。资本主义是其国体。第二,政体则是国体的具体化。就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来说,既有对无产阶级“不利”的一面——法西斯的资本主义、大资产阶级专制的资本主义、封建买办性的资本主义,以及军国主义,等等;又有对无产阶级“有利”的一面——民主的资本主义。当然,这种“有利”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第三,在不同的政体形式下,在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条件下,无产阶级斗争的对象和任务是不完全相同的。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革命导师一方面说,在镇压无产阶级方面“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一方面又说,“推崇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制度”,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其实,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从辩证逻辑的角度去考察,它们就一点也不矛盾。但是,如果你一定要说它们是矛盾的,那么,就请你认真读一读以下一段列宁的名言吧:“这并不是叙述的矛盾,也不是学说的矛盾,而是生活本身的矛盾。这并不是臆造的矛盾,而是活生生的辩证的矛盾。”(《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纲领》,1902年,《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287页)
 
四、在革命导师的著作中,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进行了怎样的比较?
列宁说:“一旦开始革命——这是被剥削劳动者的革命——全部国家政权就只能属于劳动者的组织,只能属于被剥削者的组织;这种民主制比旧民主制高得无法比拟。”(《在全俄铁路员工非常代表大会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1918年1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33卷,第298页)“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起来,曾经是进步的,当时是应该利用的。但是现在,对工人阶级来说,它已经不够了。现在不应该向后看,而应该向前看,应该用无产阶级民主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如果说,在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范围内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工作,即训练和组织无产阶级大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那么,到了应该进行‘决战’的时候,还把无产阶级限制在这种范围内,那就是背叛无产阶级事业,成了叛徒。”(《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35卷,第263页)
斯大林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在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条件下,譬如说在1905年的俄国,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正确的和革命的要求,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当时意味着前进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从我们苏联现在的条件看来,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和反革命的要求,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同苏维埃共和国相比是后退了一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年9月,《斯大林选集》下卷,1979年版,第430页)
毛泽东说:“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那是旧民主主义的共和国,那种共和国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那种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已经在苏联兴盛起来,并且还要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无疑将成为一切工业先进国家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统治形式;但是那种共和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不适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就是所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毛泽东选集》第2卷,1966年版,第636页)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相对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封建买办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专制国家、法西斯专制国家,是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相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就是落后的、反动的。
 
五、今天的中国是否需要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革命高潮条件下行得通的事情,在革命低潮条件下未必行得通或根本行不通。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行得通的事情,在东方落后国家未必行得通或根本行不通。在昨天行得通的事情,在今天未必行得通或根本行不通。这就是斯大林所说的:“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年9月,《斯大林选集》下卷,1979年版,第430页)
依此分析中国的现状,可以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行不通的,所以是不需要的。或者说,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好比一条死胡同,可以往里走,但是走不通。毛泽东说:“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毛泽东选集》第2卷)这段话说的是昨天,用在今天也完全合适。
当然,这里说的意思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中国很难诞生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一点点资产阶级民主都不可能存在。例如,工人就经济待遇问题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就有可能在中国存在,因此也可以作为工人进行斗争的一个具体目标。推而广之,尽管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中国很难诞生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把“争取民主”作为动员群众的口号。在专制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要求资产阶级民主,还是要求人民民主,都能够将资产阶级置于尴尬地位,起到动员群众的作用。
重温革命导师关于民主共和国的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革命导师关于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其所蕴含的内在的辩证逻辑,给我们预留了思考的空间。
首先,在资本主义时代,虽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各国的政体可能有所不同,有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也有专制的、法西斯的资本主义。哪个国家在哪个历史阶段可能采取哪一种政体形式,取决于这个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互斗争的状况,也取决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总体形势。例如,美国历来标榜为民主国家,但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世界形势趋于进步、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进步思想在美国思想界也迅速传播开来,美国就实行过一段“麦卡锡主义”政策,这是一种类似法西斯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随着尔后美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固,“麦卡锡主义”政策便逐渐取消了。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需要,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一个问题,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阶级,总是标榜自己为“民主”,这是我们不能轻易相信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是民主政体还是专制政体,需要客观地进行考察,不可轻信主流媒体的宣传。同时,也不能光看外在形式,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可能是民主政体,也可能是徒有其表的外壳。另外,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阶级,不仅往往自我标榜“民主”,也往往自我标榜“爱国”、“为民”,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各国,在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时,就用“爱国”的旗号来欺骗本国的群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德国和法西斯日本,就用“为民”的旗号来动员本国群众效忠资产阶级。
其次,我们今天固然不需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了,但是我们“斗争的地盘”或“舞台”还是需要的。也就是说,为了团结各个阶级、阶层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来反对一小撮买办、官僚资产阶级,把“争取民主”作为动员群众的口号和最低纲领,还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布尔什维克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两大特征:暴力革命论和无产阶级专政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