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3 14:30:4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条实线,62万张罚单,超亿罚款? 看到一条让我难以置信的新闻,广州佛山某高速路上一条实线,超过62万人在此违章。 按照每个违章罚款200元计算,620000Ⅹ200=124000000元,这条实线创收额高达1.24亿,而且在不断刷新中。 现场违章情况夸张到什么地步,有热心网友通过航拍记录了一下,感觉罚款速度快赶上印钞机了。 根据此前媒体曝光,中国“最牛高速违章摄像头”,也在广东,位于沈海高速茂名往广州方向的电白服务区入口。 这个高速摄像头,同样是拍压实线违章,但所谓“最牛”,一年罚款不过2500万而已。跟佛山这个摄像头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鱼叔我不仅感慨:违章摄像头,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这个事情被媒体报道后,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 先是佛山交管部门信誓旦旦为自己辩护,称“司机有足够的时间、距离看见交通信号规范驾驶”,并举出交管部门为避免司机违章,所做的种种辛苦努力。 不过,鱼叔我想问的是,既然做了这么多努力,为何还有这么多司机违章,你们的工作真的科学,真的到位了吗? 从现场图片简单就可判断,交管部门的标线设计,对货车很不友好。 货车本来只能走最右,但要进入左边这条路,需要提前,但又不能太提前,并入最左第一车道,中间要横跨多少条车道? 一个地方,如果只是少数司机违章,那可能是司机的问题,但是,同一地方出现长时间、大规模违章,那不是设计缺陷,又是什么? 媒体对此事的曝光造成的另一后果,更是让人惊诧莫名。 62万张罚单这个数字,是网友在某APP上缴纳罚款时无意发现的,然而媒体曝光此事之后,有网友发现,该拍摄点在APP上的罚款人数居然消失了。 也就是说,再也看不到这个拍摄点的违章数量统计了。 这到底是系统正常调整,还是有意而为? 有网友调侃,不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是直接解决发现问题的软件,这也算是一个进步。 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直指,全国交通罚款一年高达3000亿元,而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2.81亿辆,平均每辆车罚款逾千元。 最近,新华社发表《沦为罚款机器的“电子警察”背离了初衷》一文,批交通罚款过多过滥。 文章精辟地指出:评价交通执法成效不能仅以“电子警察”安装密度、处罚违法数量,甚至创造罚款金额大小作为评判,而应将增设“电子警察”进行交通整治后“是否改善当地交通秩序”“是否提高交通通行效率”“交通参与者人身财产安全是否得到更好保障”为标准。 当“电子警察”“拍”出天量罚单时,交管部门首先应反观自身……如明知有异常数量的违法现象发生,却纵容安全隐患的存在,将“电子警察”沦为不折不扣的罚款机器,无疑背离了用科技改善交通安全管理的初衷。 我想,道理大家都懂,那些掌握罚款权力的,也都是聪明人。 佛山这个创造62万张违章罚单的标线和摄像头,并非不能整改。之前电白服务区入口“最牛摄像头”被曝光后,当地交管不就改正了吗。 整改,在技术上没任何难度,最大的障碍恐怕在于,“整改的成果是收入减少1.2亿”。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