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1 18:53:0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从“女辅警案”无续集,到“金德强”白死,看主流媒体集体失声,背后的真相细思极恐 网友老张私信给我,说灌云女辅警案最近怎么没有动静了,当初的热闹的场面不见了,各路神仙大俠的义愤填膺哪里去了,就是新华社等主流官媒也偃旗息鼓,集体失声了,问我有什么看法。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现在都是一个模式,舆情发酵后,主流媒体蜻蜓点水意思意思表明态度,然后官方通报或者出来解释回应一下,平息一下网友们的情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东方的太阳照样升起,人们似乎忘记了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主流媒体再也不会没事找事的去深究报道,大家相安无事,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但是这样的日子不是老百姓期盼的,一些有正义感的自媒体会时不时的爆一下料,揭露一下官场丑闻,有时候能引发社会共鸣,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仅此而已。 就像货车司机金德强服毒自杀一样,引发舆情发酵的就是自媒体,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但是结果不尽人意,金德强的死并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一份调查通报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金德强死了白死! 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的悲哀,说了白说,再多说可就要封号了。 社会公共事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特别需要社会精英人士的支持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的跟进深究才有可能解决。 曾记得,18年以前27岁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带到黄村街派出所,后被送到“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住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两天后孙志刚死在救治站内的事情。 救治站的护理记录上简单写着死因:“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 后来南方都市报的记者陈峰,收到一个大学生发给他的短信,她说,一个朋友的朋友在收容站莫名死亡。她并不知道太多细节,只知道死者刚从大学毕业,名叫孙志刚。 凭着职业敏感,陈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线索。在请示报社领导后,陈峰和同事王雷开始了对这一事件的采访调查。 采访调查的过程,百折千回,无需赘言。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层层包裹的真相渐渐解开,令王雷和陈锋“一股寒意从后背升起”。 王雷和陈锋用最快的速度,把稿子赶出来了:《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稿子见报以后,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随即成为舆论的焦点。北京以及全国的大量媒体详细跟踪报道孙志刚事件,并且曝光了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同一性质的案件,一时在社会上掀起了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 有多位法学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请求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启动特别调查程序,一批专家教授、知名学者还就“孙志刚案”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媒体的勇气,也看到了精英知识分子的担当。 广东省、广州市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全面开展调查工作。致孙志刚死亡的有关人员均受到惩处,一人死刑,一人死缓,一人无期,另有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刑。广州公安、民政、卫生均有人因孙志刚案受处分。 孙志刚去世后3个月,2003年6月22日,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施行了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 从收容到救助,一词之差,彰显了政府为民负责的态度。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为没有携带证件而被收容遣送的事情,也没有再发生过孙志刚类似的悲剧。 然而遗憾的是,灌云女辅警敲诈案中的9名“受害人”,其中8名涉案公职人员巨额资金来源并没有得到深究,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贪了白贪,睡了白睡? 金德强的服毒死亡,起因于北斗行车记录仪的掉线,这样的记录仪合格吗?全国一千多万辆货车,这背后的“产品利益链”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没有后续调查是否意味着金德强死了白死? 这些问题不是人微言轻的自媒体所能解决的,他们受资源能力所限,仅仅推动一下舆情而已,而恰恰掌握资源和能力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做深度追究连续报道,学界的精英们更像睡着了一样,没有任何声音。 连声音都没有,更别提质疑和批判上书维护正义了。 如今,作为主流媒体和社会精英们在公共事件中的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其实就是目前官僚作风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他们的沉默不语不仅是缺少社会责任和担当,而是已经彻底堕落了,他们熟谙各种规避风险的技巧,他们只会在安全的地方出现,收获掌声和喝彩,然后顺便将他人的苦难变现。 他们的无情、冷血才是最可怕的!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初二女生在校被逼跳楼身亡,恳请媒体主持公道,给孩子一个交待
下一篇:应该为勇敢的维权女车主记功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