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8 20:29:0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北京一闹市被规划建生物制药产业引数万居民抗议:我们将坐在炸药桶上生活! 1 北京昌平南邵闹市区,一份最早规划用于建设光机电,计算机、云计算等高科技产业园区的中科创新园项目,最近因项目方更改了设计方案,引发数万民众担心,他们纷纷走向有关单位,进行投诉抗议。 按理说,一个项目更改设计方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群众们反对的原因是,新的设计方案里,被更改方案的项目设计地块,是用于建设生物制药产业。 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入驻的生物制药企业就已经有很多家了。 而这个产业一街之隔的附近,汇集了大量学校,小区,引水渠,商业区等等,居住生活的居民高达七八万人。 居民们普遍认为,如果在家门口建设了一个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就像自己的屁股下面埋了一个炸药包,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不说,距离项目仅500米的京密引水渠面临被污染的风险,连饮用水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2 更让附近居民担忧的是,这个园区里还入驻了一个病毒实验室,进行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每天用于实验的小白鼠就好几百只。 更更让居民们担忧的是,项目方在说漏嘴的情况下,向居民代表说出了园区还有“中试实验”项目。 “中试实验”有什么潜在危害? 据某儿童医院血液科一个医生称,中试是最可怕的,不停试错,危险性最大,因为她见过太多的得血液病的孩子,都是这个原因。 3 在多重担忧之下,居民们的抗议声,如涛涛之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投诉举报信,如雪片一般的飘向有关部门。 @轻描淡写:惊呆了!!!紧临居民小区10多米改建生物制药厂,各种污染是常识,7个中试生产厂房不断试错生产,再加甲类仓库的爆炸意外风险,660个地下车库改污染处理池,一旦泄漏,这小区的居民首当其冲。离500米的京密引水渠会被污染吗?居民的健康有保障吗?这样的规划合理吗?离居民小区远一些,不好吗? @最初的美好:为了保障小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为了保障首都居民用水安全,请北京市领导一定重新慎重考虑工厂选址 @Alisa:这样的规划确实不符合民生健康安全,请政府立刻叫停,重新择址,以人民身心健康为准则,不要给数万人带来恐慌和危险 @mary:危害健康 这个责任谁付得起? @鸽子:坚决不同意,小区全是人,还挨着北京喝水京密渠,一旦出事,要沦陷大半个北京,责任谁担,担的起嘛。 @时间空间:建设生物制药厂?中试生产厂房?车库改污染处理池?这些关键信息在公告里根本没有提及啊!!开始只是担心甲类库房,现在看来越来越触目惊心啊!一个比一个风险高!这公告真的是公告么?! @林:事无巨细,百密一疏。谁能保证100%不出问题,为了我们及下一代甚至很多代的健康,坚决反对建药厂。 @BO 神:与几千户的社区一路之隔建药厂,严重违背我国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基本宪法,强烈反对。 @Cathy静:百姓的基础生活环境和安全必须有保障才行,不然如何谈理想,如何为社会贡献力量,选址事宜,请相关部门务必重新考量。 @Tina:政府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百姓的健康,还是放弃这种不负责任的项目,以免后患无穷! @老屈:南邵是准备发展成药罐子吗? 4 与居民的强烈抗议和抵制不同的是,有关专家和企业,却异口同声的认为——不会存在任何危险。 项目管理方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先生:咱们所谓的生物医药和其他那种制药行业看起来会发生爆炸,会有很多危险品(的制药厂不一样),那是在化药是必须的东西。我们做的生物医药叫做创新药。 生物医药领域专业人士、赛诺菲中国研究院首席运营官都培双: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包括这个生产车间厂房,它在建筑规范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耐燃就是几个小时都是有明确规定,就连地面防火有什么要求,玻璃有什么要求,电怎么回事儿,整个过程都是可控的。只要按照国家的标准去做的话,就不会存在有任何危险。 昌平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它这个园区呢就是进了这些药企,还没到达这个环评的审批的阶段。就是每一个企业它进来之后,环保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都是有要求的。 5 一个项目的落地,为什么在数万居民的集体抗议声中,有关专家居然还大言不惭的说,“不会有任何危险”?而项目管理方更是轻飘飘的一句“我们做的是创新药”,就企图解释了居民的质疑? 只能说,大家所占的角度不同,利益诉求不同,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居民考虑的是身体的健康,项目方和有关专家考虑的是利润,而地方政府,考虑的是GDP和财税就业问题和政绩问题。 客观的说,任何产业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风险,所以国家才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及措施来对其监管。但不能否认,即便再可控的风险,也还是会对周边造成威胁的,因此国家才会按照风险的等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去明确什么地方建设什么产业。 在居民区20米、京密引水渠500米的地方建甲类仓库和生物制药“中试”研发中心,这就是置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于巨大的威胁中,使人们群众陷入集体性恐慌的境地。 这应该不是国家及有关单位所希望看到的吧。 退一万步讲,即便项目方能拿出上万页的论证和论据,证明项目安全系数达到99.99%的可靠率,但万一发生了那0.0001%的危险系数,为此买单的,将是上十万居民的身体健康代价,以及数百万北京市民饮水安全的代价。 难道非要等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吗? 人民生命安全大于天,再漂亮的GDP数据和财税收入,都不应该凌驾于人民的健康权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听听周围居民的心声。 当我们的地方政府,盖起一幢幢高楼和经济园区,引进一批批人企业和专家,开展一项项科研和项目时,也应该有点胆识和勇气,竖起一道道铁规和铜律,亮出一张张王牌和底线,将有可能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项目,拒之门外,保护无辜和弱小。 否则,再高的楼早晚要塌,再大的项目早晚要瞎,再漂亮的GDP数据,也弥补不了暗夜里,那一道道血泪模糊的伤疤。 我最后还要强调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自身的一己私利,将自己置身于“成为千古罪人”的历史风险中。 所以,望有关专家和部门: 考量,考量,再考量! 慎之,慎之,再慎之!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