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6 16:10:09 点击: 次 来源:秦鉴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1条命背后的生意 5月22日,白银市景泰县,国内超马第一人梁晶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这个风有些大…… 作为久经沙场的跑将,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并不多见。 这是一场聚集了172名参赛选手的百公里山地越野赛,选手跑完全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一天后,梁晶的遗体在山中一处窑洞被发现,双膝已经磨烂。 教练哽咽说:估计是失温后跌跌撞撞所致。 和梁晶一同遇难的,还包括今年10月打算举行婚礼的重庆妹子文境、曾获残运会冠军的黄关军。 特别是黄关军,他是一位聋哑人,多年靠比赛奖金维生。 当预想不到的灾难呼啸而至时,他甚至发不出一丝呼声。 这是世界单项体育赛事死亡记录最多的一次事故。 遇难者共21人,占参赛人员的12.2%,全是马拉松赛的精英。 事故发生后,白银组织了公安、消防等上千人地毯式搜山。 市长在发布会上鞠躬道歉,并表示:系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不可谓不出力不重视。 的确,当天出现起雾、下雨、冰雹、下雪等“突变天气”,致选手自救极其困难,意外很难避免。 但随后,24日稍晚一点时间,力救6名参赛选手的牧羊人朱克铭接受采访说:经常有这样“严重极端天气”的情况啊。 这真是个老实人。 检索不难发现,就在去年5月期间,白银就曾出现降雪,在更早的2019年5月,也曾出现大风天气。 而更令人叹惋的是,《财新》采访了解到,比赛前一天,甘肃气象局已发布蓝色大风预警信号,且预计有7级以上阵风,而组委会也收到了该讯息,却未引起足够警惕,仍按原计划开赛。 这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遗憾。 此外,质疑还指向赛事组织的两大致命漏洞: 1. 补给站设置十分稀疏。相比较而言,很多城市马拉松都是5公里设一个补给站,而白银这样的山地越野,路况复杂、情况多变,本应设置更为密集,但从24公里的CP2(第二个打卡点)到CP3,有8公里距离,是整个赛事最难一段,要爬升1000米,却没有一个补给站。结果正是在这个无处藏身、无处补给的赛段,选手遭遇灭顶之灾。 2. 赛事应急救援预案缺位。赛事当天,12时就有选手在微信群发布求救讯息,但直到2个小时后,主办方在派遣应急队伍抵达CP2山顶,通过相关数据“审慎”调研后,才采取停赛处理。失温之下,救人如救火,当分秒必争,如此“慢斯条理”怎能不导致重大伤亡? 将责任都推给天气,是因为老天没长嘴巴,没法甩锅吗? 不同于很多人想象,参与山地马拉松的,不乏家境寻常的普通人。 有人出于爱好,有人则真的在意比赛的奖励。 如前面说过的聋哑人黄关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百公里比赛,为此他特意花钱买了一双新鞋。 被搜救人员发现时,他的位置正排在第六名。 如果意外没有发生,如果他能保持这个名次,就能领到6000元奖金。 相当于他在成都当服务员时两个月的工资。 一方面,是为了生活拼命奔跑的青年,另一边,是神操作频频的涉事企业。 就在24日,运营本次赛事的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信息显示,其老总吴世渊从2018年起,已中标包括黄河石林国际百公里越野赛在内的10场白银的马拉松赛事,而相比于吴先生公司在当地的“垄断级”实力,令人大跌眼镜的却是,其员工仅22名,且:均为临时工。 同样玄幻的是,在操刀“马拉松”赛事之前,2013年的吴先生,还只是在白银靖远县某小镇上开文具店的小老板。 后来,吴先生结识了一位大老板——甘肃万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燕。 彼时,万美实业为靖远县脱贫攻坚的宣传推广事业,贡献不小,不仅承包广告设计制作的一条龙服务,还拿下了微信推广和市政绿化业务。 未知吴先生与张女士是否在此期间相识并迅速一拍即合,总之,2014年靖远县制订“1+18+2”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后,二人先后共同成立几家公司,在当地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8亿元的背景下,紧跟相关业务,扶摇而上。 2015年,广州马拉松赛事,一炮而红,引发了马拉松赛事热。这一年底,白银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决计在体育产业方面大展手脚。 吴先生与张女士随之迅速换道。2016年,吴女士的万美实业更名为万美实业集团,并增加钢结构建筑物的制作和安装业务;同时二人成立了前面所说的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时隔不过一年,2017年,靖远举办第一届国际马拉松赛,作为推广服务商的,正是万美实业集团。 “靖远经验”很快推而广之,一同走出去的,便是吴先生与张女士的公司。 万美实业负责推广,晟景体育负责运营。后者9次中标马拉松赛事相关项目,总金额1041万元。 在小县城举办人数有限的赛事,各种方式挤压成本,除了给参赛选手发奖金,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就是这一帮草台班子,成就了白银运营马拉松赛事的No.1。 据说,曾有员工向吴世渊抱怨说“人手不够”,吴回答说:一年就几场比赛,要那么多人干什么?人少点还能多发点工资。 事实上,相比此前几次赛事,本届黄河石林国际百公里越野赛的组织和安排,已有很大精进。 只是好运气总是有限的。 而成为那个代价的,不是始作俑者,却是21名局中的老实人。 本次白银越野马拉松事故,涌现的玄幻,接连不断。 比如“21人遇难”第二天,白银电视台重播开幕式,引发众怒后匆忙辩解:系前一天自动设置,忘记取消。 再比如有大V明里暗里冷嘲热讽,说怪就怪遇难者自己不小心,非要参加这种“危险”赛事。 是的,人类悲欢并不相通,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眼泪与欢笑齐飞的风景,但此时,面对如此重大且本该能避免和减少伤亡的悲剧,这司空见惯的冷漠和各种套路化表演,仍让人慷慨无言。 难道不正是对他人生命的习惯性漠视,才在各种侥幸心理和利益的裹挟下,酿就了这样的悲剧吗? 这样的“大意”,显然不是运营方独家专利。 最新信息是,白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山地百公里越野赛的伤员救治、善后情况予以通报。 目前,已有一半以上遇难人员家属签订和基本达成协议,剩余遇难人员补偿事宜也正在沟通中。 这意味着,对家属的安抚工作,很快将迎来尾声。 但我更关心的,是24日甘肃省委常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领导人重要指示精神,表态将追查到底、严肃问责。 有最高领导人的关切,相信这一次问责,不会有新闻的烂尾。 毕竟,无论多大的补偿,那长期广东打工的重庆父母,已永远失去他们为之刚刚买了婚房的独子;而那个被安放在外婆家的合肥2岁女孩,也再永远等不来那个她叫一声“爸爸”的为她赚奶粉钱的男人。她还来不及懂得这个词语,就已永远没有理解的机会。 这些人生的永憾,这世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填补。 还是要有一个说法。 必须得有一个说法。 是该为某些组织混乱、不专业的极限赛事降个温了。 如若其中有千转百回的利益勾连,更应照彻得一清二白。 这是我们对悲剧的痛思。 是对死难者,对他们留在人间的亲属的告慰。 也是我们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 愿逝者安息。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关于国企女工的一些摘录
共有 0 条评论 |